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民生

“原来生活在矿区,未来生活在景区”

马爱平 发布时间:2020-08-27 15:32:00来源: 科技日报

  记者日前走进江西省大余县丫山风景区,映入眼帘的是修建道路沿山而铺、沿塘而走、沿河而架、遇树让路,房子搭在树中,树木长在屋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体验,让人们发出由衷地赞叹。

  近年来,大余县委县政府在积极谋求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秉承“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价值取向,坚定不移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绿色城市格局、绿色发展体制,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共赢的发展路子。

  “如今矿山外围已经纳入梅关景区建设范围,我们过去生活在矿区,未来将生活在景区。”60多岁的大余县南安镇新华村民谭祖金满面笑容地说。

  不毛之地成风景区,矿山恢复治理成效显著

  过去,江西省大余县以盛产钨矿而被誉为“世界钨都”。但是,矿藏资源有限,资源型城市必然要面临资源的衰退、枯竭。

  站在大余县南安镇新华村滴水龙废弃稀土矿山的坡上,山上林木葱茏,树叶随风沙沙作响。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座山体裸露、沟壑纵横的废弃稀土矿山。

  同许多资源型城市一样,长期的资源开采,也曾给大余县的城乡环境带来极大压力。对此,其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用则用、宜填则填”的原则,对矿山废弃地、废弃尾矿库进行植被恢复和造林建设;利用生态修复技术,对因废石、尾矿堆积而破坏或占用的山地及耕地重新覆盖植被,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平方公里。

  “滴水龙废弃稀土矿山面积约0.8平方公里,根据区域内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严重程度,将治理区域分为核心区0.2平方公里和外围区0.6平方公里。”大余县山水林田湖草办公室干部廖虹说。

  据廖虹介绍,滴水龙废弃稀土矿山属梅关景区范围,外围区0.6平方公里的项目建设已纳入梅关古驿道景区项目建设子项目的庾岭风情园。该项目侧重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受污染成林差的树种改造和补植,目前已种植4000余株银杏,红枫和竹柏各千余株。

  大余县将西华山钨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国家矿山公园建设相结合,实施大龙山矿山废石堆场生态修复工程、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变枯竭矿山为国家公园、旅游小镇。对滴水龙废弃稀土矿山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变不毛之地为景观园林。

  目前,该县入选全国绿色矿山名录6家,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7个,完成矿山恢复治理面积73.25公顷。

  打造特色小镇,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今年4月,丫山景区获批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省级实践创新基地。在丫山,今年还有更大的重头戏,江西第二届森林旅游节将主会场设在了丫山。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大余县举全县之力打造丫山体育小镇。

  小镇投资30.6亿元,按照不填塘、不推山、不砍树、不拆房“四不原则”规划和建设,集户外运动、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保健、文化传承为一体。

  “通过体育小镇建设,既‘穿针引线’式将丫山的青山绿水、人文风情、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串起来,又‘黄金搭档’般将这些元素一个个融到体育休闲运动中去,还通过体育赛事和活动展示、传播丫山的青山绿水、人文风情。”廖虹说。

  “以前日子不好过,现在我有自己的摊子,一年可赚3万多元,我们全家人都在体育小镇里做事,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大龙山村民吴蜜蜂说。

  当地村民罗名华,从小爱唱山歌,吹拉弹唱也样样行,小镇为他量身打造了一家乡村酒吧,让他实现了音乐梦想。

  看着眼前的丫山,旧房改造成清新悠闲、风格不一的民宿,150多间客房错落在半山腰;10公里山地自行车越野赛道、13公里环山健康骑行步道、16公里登山道等道路上人们自得其乐……靠生态旅游搭台,山水人文待客,丫山的绿水青山才逐渐变成“金山银山”。

(责编: 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