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旅游

三江源,让美丽中国从青海出发

发布时间:2019-06-12 16:55:00来源: 青海日报

  做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使青海成为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

  主动担负起青海义不容辞而又来不得半点闪失的重大责任,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青海正在举全省之力保护着“中华水塔”,以实际行动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在保护与发展中寻求统一和突破,在定量中寻求变量,在改革中求变求新,立足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基于省情实际,衡量生态地位和价值,2015我省向中央上报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并在随后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2016年3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试点方案》,三江源国家公园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

  “国字号”公园花落青海大地,既无路径可寻更无经验可复,从无到有的大胆实践,打破零的一次重大创新,必将面临诸多挑战,而青海又是如何激流勇进?

  几年来,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体制试点的“根”与“魂”,先后实施了一系列原创性改革,“九龙治水”局面被打破,监管执法“碎片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自然资源所有权和行政管理权的关系逐步理顺,走出了一条富有三江源特点、青海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探索之路。

  以大部门制改革打破“九龙治水”

  2017年7月7日,可可西里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1处且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以实际行动建设好全国首个国家公园,着力破解体制机制“九龙治水”局面和监管执法“碎片化”问题,理顺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管理者与利用者之间的关系,制定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我省组建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同时设立长江源(可可西里)、黄河源、澜沧江源园区管委会,派出治多管理处、曲麻莱管理处、可可西里管理处。

  对3个园区所涉4县进行了大部门制改革,整合林业、国土、环保、水利、农牧等部门的生态保护管理职责,设立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资源环境执法局,全面实现集中统一高效的保护管理和执法。

  整合林业站、草原工作站、水土保持站、湿地保护站等,设立生态保护站,国家公园范围内的12个乡镇政府挂保护管理站牌子,增加国家公园相关管理职责。

  组建成立了三江源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局和管理分局,积极探索实现自然资源资产集中统一管理的有效途径,为实现国家公园范围内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两个统一行使”和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资源资产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奠定了体制基础。

  同时,进一步优化组合各类保护地,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开展了三江源草地、林地、湿地等资源本底调查,建立了三江源自然资源本底数据平台,发布三江源国家公园地表水、草地、林地、野生动物等自然资源本底白皮书。

  以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先行先试引领作用

  2017年8月1日,《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施行,标志着三江源国家公园迈开了依法建园的步伐;

  2018年,全国第一个《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正式公布,为我国国家公园规划的编制提供了有效示范,目前,根据《总体规划》明确的工作任务,编制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规划、管理规划、社区发展与基础设施规划、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规划、产业发展和特许经营规划,在全国率先构建了“1+5”国家公园规划体系。

  当前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依法、绿色、全民、科技、智慧等十大建园理念被确立;三江源国家公园规划、政策、制度、生态保护等15项标准体系逐步形成,构建起了符合发展实际的国家公园长效机制。

  我省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签署协议并挂牌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与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建成立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咨询专家组;“天地一体化信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三江源国家公园分室”正式揭牌,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合作开展了无人机高海拔应用试验,为无人机应用积累了基础数据。

  同时,成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征集确定并发布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形象标志和识别系统,形象标识经向国家工商局申请并注册。编制发布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宣传版画和《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指南》《三江源国家公园标准体系导则》《三江源国家公园形象标志》3项标准体系。

  在此基础上,还开展了三江源草地、林地、湿地、地表水和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的本底调查,建立三江源自然资源本底数据平台,发布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地表水、草地、林地、野生动物等自然资源本底白皮书。

  且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力度,建立了生态保护司法合作机制,组建了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人民法院三江源生态法庭,成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法治研究会,建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以生态保护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注重在生态保护的同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充分调动牧民群众保护生态、积极参与国家公园建设的积极性。

  创新建立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制定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共有17211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全面实现了园区“一户一岗”。三年来省财政共投入5亿元资金,户均年收入增加21600元,并为其统筹购买了太平洋意外伤害保险。

  编制了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开发了管理信息平台,同步完成生态管护员基本信息的采集与整理,制定印发了管护绩效考核管理细则(试行),依此加强了对生态管护员日常管理和绩效考核。

  同时,组建了乡镇管护站、村级管护队和管护小分队,构建远距离“点成线、网成面”的管护体系,并为保护管理站配发了24辆皮卡车和600辆摩托车作为巡护交通工具,进一步提升了保护管理站和生态管护员的巡护能力。

  还积极推动地方和民间组织多方参与野生动物伤害和保护补偿,玉树州杂多县和北大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及牧户共同出资设立了“人兽冲突保险基金”,强化人畜冲突管理,提高了牧民保护野生动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保护中推动实现绿色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在体制试点推进过程中,鼓励引导并扶持牧民从事公园生态体验、环境教育服务、生态监测等工作,鼓励支持牧民以投资入股、合作劳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家庭宾馆、旅行社、牧家乐、餐饮服务等经营项目,并通过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吸引老人和小孩向城镇集中,减轻草场压力,逐步达到转岗、转业、转产和实现减人减畜的目标。

  不仅如此,在稳定草原承包经营基本经济制度,园区牧民草原承包经营权不变,充分尊重牧民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尝试将草场承包经营逐步转向特许经营。

  体制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先后累计投入资金已超过22亿元,重点实施了生态保护建设工程、保护监测设施、大数据中心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还探索研究三江源国家公园绿色金融创新,出台了《建立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绿色金融工作协作机制》,构建起了多元投入体系。

  与此同时,投入1700余万元,选择园区内4个行政村和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开展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发展体制机制示范村点建设工作,围绕关键性问题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探索。

  以开放姿态探索特色鲜明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

(责编: 胡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