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榆河公园一期起步区预计明年5月对外开放
人民网北京7月17日 据了解,温榆河公园一期起步区的再生道路和生态海绵砖已经开始铺设,宽阔平整的市政道路、超强透水的生态海绵砖、净水滤料填成的“生态岛”、高强度的级配骨料,在温榆河公园施工现场,区域整治拆违带来的建筑垃圾“变身”为再生产品,以服务“京城最大绿肺”建设的方式完成“原址回归”。
再生产品应用于公园建设
温榆河公园在建设之初便规划将再生产品应用于公园建设之中。北京建工资源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建工资源孙河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中心毗邻温榆河公园,是全国首例棚改现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2017年建成投产,建筑垃圾年处理能力达70万吨。建筑垃圾“上线”之后,可以通过破碎、筛分、分选等流程,以95%的资源化率转化为再生骨料和再生建材原材料。
公园一期建设中,预期将使用再生骨料2万吨、再生道路材料近1万吨、生态海绵砖近2万平方米。北京建工负责人介绍,再生骨料、再生水处理滤料、再生道路材料和生态海绵砖等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温榆河公园小型构筑物基础换填、生态岛建设、道路铺筑等多个部位建设。再生道路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板结性、水稳定性和抗冻性能,截至目前已应用于80余条城市主、次干路的建设中。
公园水域多座“净水生态岛屿”
作为公园建设的一大亮点,公园水域的多座“净水生态岛屿”填岛完成后,来水将进入温榆河公园人工湿地,在环绕岛屿流动的过程中自然净化,确保水质标准维持在IV类或提升至IV类以上,达到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标准。其中一座“净水生态岛屿”的填垫原料,是建筑垃圾“变身”后的再生水处理滤料,“相比火山岩等天然滤料,再生水处理滤料更环保,成本更低。
在园内步道和停车场等区域,高透水生态海绵砖以再生骨料为原料,掺入无机粘结剂,通过振动挤压成型工艺成型,既保证了透水性能,又保证了强度和耐久性,具备内部结构稳固,不易损坏酥软的特点,可以让园区内降水迅速渗入地表以下,达到海绵城市渗、蓄、滞的功能需求。
据悉,温榆河公园位于北京市东北部清河、温榆河两河交汇,紧邻首都机场,城市副中心上游,是重要防洪通道,也是重要生态走廊。一期示范区规划结构为“一轴一脉、九区一园”,公园建成后将成为北京最大“绿肺”。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