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文化“北京周”拉开帷幕 国家大剧院奏响“钱江礼赞”
人民网北京7月24日电 (记者 鲍聪颖)钱塘江文化“北京周”系列活动7月23日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活动以“一展一演”形式推进文化艺术展演交流,包括钱塘江文化建设成果系列展、钱江礼赞——大型交响乐《钱塘江交响》两大部分,其中的成果系列展览将持续到7月28日。
“这是钱塘江文化第一次走出杭州、走出浙江、走进首都北京,也是钱塘江文化第一次走进我国文化艺术展示的最高殿堂,不仅是为了淬炼千年积淀的历史文脉,再现“钱塘自古繁华”的当代风采,更是为了在更高层面、更广领域推动钱塘江文化从钱塘江畔扬帆启航,与世界文明文化交流融合,把中国故事传向世界。”中共杭州市江干区委书记滕勇在致辞中表示。
钱塘江文化建设成果系列展旨在以多样文化形态、多种创作方法,展示钱塘江文化在文脉整理研究、文艺创作展演、文化传承创新、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丰硕成果,全面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精神价值。
本次展览以“钱江弄潮”为主题,分设书法、篆刻、中国画、文化衍生品和西泠珍品等五个展馆,集中展陈240多件各类展品。参展作品不仅有连续三年举办的钱塘江文化节“弄潮杯”系列大赛优秀作品,代表了国内一流水准;也有百年名社西泠印社“创社四君子”和历任社长、副社长级别的社藏书画印珍品;还有国内文化学者、文创机构共同推出的文化成果,以及别具匠心的钱塘江文化衍生品。展览充分展示了钱塘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杭州江干区坚持原创导向、精品导向,通过办赛、办展、研究等方式,让钱塘江文化成为由群众共建、共享的文化舞台。三年来,累计征集书法作品4715幅、篆刻佳作1069件、中国画作品1095件,古体诗词(辞赋)、现代诗歌和摄影作品等近7000件,为钱塘江文化留下了宝贵财富。
7月23日晚,大型交响乐《钱塘江交响》作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2019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活动,在国家大剧院举行首演。由中国交响乐团原团长、副主席、钱塘江文化大使关峡领衔,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音乐学院等多名著名作曲家和青年作曲家共同参与创作,中国交响乐团倾情演奏。
“这次《钱塘江交响》是期望从多种角度来描绘钱塘江,不仅谱写了从点滴山水汇流而成的钱塘江风貌,与其它江水不同的钱塘江潮涌,还描绘了钱江两岸的风光、居民的生活和发展、‘弄潮儿’的拼搏精神。”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作曲家关峡表示,《钱塘江交响》也是用交响乐来表现现代人的思考,用西方的音乐形式来书写民族故事、民族情感、民族精神。
记者了解到,《钱塘江交响》是为展示钱塘江文化独特魅力而精心创作的文化精品项目,共分为《钱江潮》《美丽乡村》《钱塘随笔》《白马》《印》《乡愁》《之江梦》七个篇章,以音乐这种无国界的语言,全面再现钱塘江流域特有的人文地理、民俗风情和时代风貌,热情讴歌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钱塘江两岸的沧桑巨变和伟大实践。
近年来,钱塘江先后推出了歌曲《潮头颂》《城市阳台》、辞赋《钱潮赋》、音画组歌《钱塘词画》、实景雅集《梦寻皋亭》、话剧《春潮》等一系列反映时代主题、城市发展和人民实践的原创文化精品,让精品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提升了钱塘江文化影响和魅力。
杭州江干区立足全国、放眼世界,通过与17个国外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动整个钱塘江流域6个地市、50多个区县(市)城市共同融入、携手拥江,钱塘江文化传播力影响力覆盖11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连续三年举办的钱塘江文化节累计举办主体活动36项、融入活动40余项,总参与人数达280多万人次、国际嘉宾上千人,成为钱塘江流域最大的综合性文化活动之一。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