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旅游

呼和浩特:“马上”开赛谱写民族团结新华章

郑学良 刘洋 刘军 苗欣 发布时间:2019-07-31 20:12:00来源: 内蒙古日报

 

  草原上有这样一句谚语:“千里疾风万里霞,追不上白岔的铁蹄马。”盛夏的塞外青城呼和浩特水草正茂,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马上项目在这里盛大开幕……

  万马奔腾奏响民族盛会新序曲

  7月12日上午9时30分,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马上项目开赛仪式正式开始,国旗及会旗队、哈达迎宾方队、裁判员方队和身着民族服装的运动员方队依次通过主席台。入场仪式完毕,全场起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迎风飘扬。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爱我中华》的优美乐声中,运动会会旗徐徐升起。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国家最高水平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每四年举办一届,由国务院批准,国家民委和国家体育总局为主办单位。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于9月8日到16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马上项目分赛场设在呼和浩特市,于7月12日到17日进行比赛。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马上项目有来自内蒙古、西藏、新疆、青海、云南、河北、山西、新疆建设兵团、河南共9支代表队参赛,并有马术和骆驼表演4支代表队,共有马316匹、驼13峰,参与竞赛人员305人、辅助人员126人,将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主会场的来宾约280人,媒体记者204人,各类工作人员上千名,参会总人数近2000人左右,是近几届全国民族运动会马上项目比赛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比赛。

  呼和浩特马上项目分赛场筹备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工作主线,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携手奋进新时代”的主题,以优质的服务保障、有序的竞赛组织,将分赛场比赛办得节俭、隆重、公平、公正,办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和独具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赛事盛会。

  承担马上项目分赛场工作以来,呼和浩特市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制定了马上项目分赛场工作方案,成立了筹备工作机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筹委会主任,明确了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各成员单位分别制定了各自的工作方案并加快推进。二是积极筹备开赛仪式。马上项目分赛场开赛仪式既紧扣“平等、团结、拼搏、奋进”的全国民族运动会主题,突出马上项目比赛和马文化的展示,也将彰显草原文化、蒙古民族的特色。开赛仪式前后有热场表演和文艺表演活动,开赛仪式结束后即开始正式比赛。三是加快竞赛筹备工作。按照全国民族运动会组委会要求,对马上项目分赛场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场地内马闸、马厩、赛道、护栏等进行了升级改造。5月开始选调并培训裁判员和工作人员,完成报名统计和竞赛抽签分组,并做好场地测试等工作。制定了场地应急预案,合理规划场地,确保竞赛项目顺利开展。四是统筹做好接待安排。接待工作遵循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办会宗旨和接待方式程序,由市属部门“一对一”接待服务各地代表队,对参会的相关人员分类安排包住酒店,用餐安排菜品丰富的普通和清真自助餐。参会各类人员的出行由筹委会接待组统筹集中或专车接送。五是切实做好安全和后勤保障工作。筹委会成立了安全保障组,由公安、应急、市场监管等部门组成,对赛事的安全保障、交通疏导、食品安全等,都制定了相应的预案,各部门各司其职,确保万无一失。同时,对于分赛场马厩的防疫消毒、比赛场地的供水、供电、气象服务等各项后勤保障工作,都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市政府也责成专人对各项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呼和浩特作为本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马上项目比赛的承办方,全力当好东道主,履行承诺、不负众望,以一流的环境、一流的工作、一流的服务,把本届运动会马上项目比赛办成一场推进民族团结、展示民族风采、弘扬民族精神的体育盛会。全体运动员在美丽的青城大地上,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展现风采、收获友谊。所有来宾走进呼和浩特,骑着马儿游草原,听着牧歌赏风景,美丽的呼和浩特、壮美内蒙古成为他们心中一段美好回忆。

  民族团结花开别样红

  “一棵树呀万朵花哟,各族人民是一家,永远跟着共产党哟,千年万载不分家……”一曲《各族人民心连心》,唱出了首府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的豪迈情怀,也见证了呼和浩特市各民族紧密团结、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扎实”的生动实践。

  夏日傍晚的青城,微风轻拂,花香四溢。在赛罕区人民路街道兴康社区,一场社区各族群众参加的消夏晚会正在举行。蒙古族歌曲、蒙古族舞蹈、马头琴演奏……精彩节目不时赢得社区居民的热烈掌声,台上台下一派欢乐祥和景象。而这样的各民族群众其乐融融的景象,已成为呼和浩特市一道亮丽风景。

  呼和浩特市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回、满等42个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首府城市。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呼和浩特市始终将民族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民族团结、边疆稳固是首府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前提,更是实现繁荣发展的坚实基础。在开展民族工作、推进民族团结事业发展过程中,呼和浩特市始终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扎实”的指示精神,深入践行“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理念,着力做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各项工作,民族团结之花在首府常开长盛。

  赛罕区民族幼儿园内的一座蒙古包里,蒙古族教师乌日汗正在用传统方式熬奶茶,一群孩子围坐在她身旁,静静地观看奶茶熬制方法。这是赛罕区民族幼儿园的一堂民俗课,在这里,蒙古族孩子在接受现代教育的同时,通过幼儿园开设的特色民俗课还能学习到本民族传统文化。

  在与民族幼儿园一墙之隔的赛罕区民族小学,孩子们可以学习蒙古语、汉语以及其他普通小学教授的所有课程,高质量的双语教育受到了孩子和家长们的欢迎。

  民族团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民委和市教育局共同开展了中小学和青少年民族历史文化知识、习俗礼仪等学习宣传教育工作,向全市各级学校编印配发了专门教材,并增加了教学课时,推动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深扎根在全市各族青少年心中。

  同时,呼和浩特市大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乡镇、进社区、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先后命名了土默特左旗塔布赛乡人民政府等101家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赛罕区等14家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玉泉区清泉街社区和回民区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创建乌兰夫故居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昭君博物院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在工作中,我努力把民族政策宣传好,把各个民族群众团结好,使我们社区的各项工作都走到前列,让社区成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玉泉区清泉街社区党支部书记武荷香说,社区多年来不断在加大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

  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了让首府所有少数民族同步全面进入小康,呼和浩特市民委和市财政局在做好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拨付和使用管理上下功夫,保证了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使用精准、安全高效。

  玉泉区小黑河镇西地村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从2006年开始,呼和浩特市民委、市财政局连续多年下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对该村进行了多方面扶持:实施了低压节水灌溉工程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了育苗温室,加装了广场周围的栏杆,硬化了小街巷,实施了自来水工程,并铺设了进村水泥路,还安装了路灯,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如今的西地村从当初小黑河镇最落后、最贫穷的村子跃升为玉泉区最有活力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不仅大大提高和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村民的收入水平也大幅提高。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积极通过自治区和市本级拨付的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重点实施了少数民族聚居村基础设施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少数民族手工艺品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精准脱贫等项目;引导鼓励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贫困人口主动参与扶贫开发,优先安排积极性高、意愿强烈、绩效目标明确的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有效提高了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全市125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开展了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完成了少数民族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掌握了少数民族贫困人口信息,制定了脱贫方案,以确保现行标准下少数民族贫困人口脱贫、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与全市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土左旗大毕克齐村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依托土默川平原得天独厚的土壤环境,当地政府带领村民走上了一条产业致富之路。如今的大毕克齐村已经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李子种植基地,“个大皮薄,颜色紫红,水分大,含糖高”的大旗李子,让过去贫穷落后的小村庄远近闻名,村民们也通过种植果蔬“拔了穷根”,当起了“小老板”。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呼和浩特市一方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另一方面大力促进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民族团结亮丽风景线的根基。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的民族文化活动可谓异彩纷呈。“守望相助——56个民族非遗邀请展”、首届蒙古族时装与帽饰设计大赛、乌兰牧骑展演、中国·呼和塔拉蒙古马文化艺术周、内蒙古首届旅游产业博览会、中国·内蒙古马赛等一系列活动,让呼和浩特市的民族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弘扬,也让各族群众在参与和观看中增进了对不同民族优秀文化的了解和共识,筑起了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在呼和浩特体育学校和民族学校,分别建立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在那里,定时举办的“那达慕”、赛马、搏克、射箭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让蒙古族传统文化释放出新的活力。

  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民族医药卫生事业……各民族携手并肩、和睦共处、和衷共济、休戚与共,民族团结的伟大事业已成为首府群众自觉自愿的行动,植根于每个居民的一言一行。你看,呼和浩特街头那一张张喜悦的笑脸、一个个美好的民族团结故事,正是首府常开长盛的民族团结之花,结出的累累硕果。(郑学良 刘洋 刘军 苗欣)

  (本版图片均由马建华提供)

(责编: 胡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