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甸的生物资源
中甸地处青藏高原南端著名的横断山三江并流区。这里是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区向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过渡的地带,山高谷深,山川相间,从遐迩闻名的虎跳峡谷到哈巴雪山之巅,海拔相对高差3500米,植被垂直分布明显,生态环境完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蕴育了中甸高原丰富的生物资源。
森林
中甸县有森林65.56万公顷,覆盖率达56.45%,林木蓄积6931.9万立方米,均居云南省各县之首。全县有乔木和小乔木树种41科、83属,225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12属、26种,被子植物36科、71属、199种。
森林树种的分布随海拔的升高而变更高,在海拔26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植被保存完好的区域和箐沟,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云南松林,常见树种有黄毛青冈和云南松;无林地带则为干旱灌木草丛,分布着苦刺花、土沉香和仙人掌等耐燥热的小叶型多刺灌木。海拔2600-3000米地带为温带常绿针叶林,群落结构复杂,林木种类丰富,主要树种有云南铁杉、丽江铁杉、云南红豆杉、云南榧树、华山松、槭树、榛树、椴树等。
在中甸,森林分布面积最大的是海拔3000-4000米的亚高山带,这里气候寒冷潮湿,长冬无夏,那一望无际的原始寒温带暗针叶林,主要由长苞冷杉、川滇冷杉、中甸冷杉、油麦吊云杉、丽江云杉、大果红杉和高山松组成。从远处眺望,林相多样,暗绿的冷杉林、灰绿的云杉林,而镶嵌其间的翠绿的斑块则是大果红杉。与针叶树种混生或自成纯林的阔叶树种常见的有黄背栎、川滇高山栎、川西栎、帽斗栎、长穗高山栎、山杨、川杨、红桦、白桦等。五彩缤纷的小乔木状亮叶杜鹃、宽针杜鹃、棕背杜鹃等,就像无数少女,婷婷玉立于林苑草甸,鲜艳夺目。步入这茫茫林海,仿佛进入梦幻世界,温馨、幽邃而神秘。
海拔4000-5000米为高山灌丛草甸带和流石滩疏生植被带,这里只有垫状的高寒灌丛和草本植物在与严寒抗争。假如你从香格里拉大峡谷爬上巴格拉宗雪山,一日之间就可欣赏到相当于从南国亚热带到北半球极地约70个纬度的水平态生态景观,这为世界同纬度地区所罕见。唯其如此,在云南127个县市的30多个省级保护区中,中甸就占了3个:碧塔海自然保护区、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和纳帕海自然保护区。中甸,正在以其立体森林公园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
本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森工企业的迅速发展,中甸林木采伐量逐年加大,木材一度成为全县财政的支柱。而今,人们已改变观念,把保护香格里拉森林生态环境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中甸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已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
花卉
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在其主编的专著《云南植被》中写道:“丽江的玉龙雪山和中甸的哈巴雪山,都蕴藏着大量高山、亚高山植物,素有世界花园之母之称,驰名中外。它是杜鹃、报春、龙胆等名花的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据调查统计,中甸的野生高山花卉不下500种,被誉为云南八大名花的杜鹃、龙胆、报春、绿绒蒿、兰花、百合花、山茶和玉兰等在中甸应有尽有,即如杜鹃花就有87种,绿绒蒿12种,龙胆科花卉58种,报春花科103种,兰科71种,百合科70种。
在海拔1530-2900米的河谷和半山区,生长着各种受人宠爱的喜温湿的名花,诸如春兰、蕙兰、蜜蜂兰、小雪兰、虎头兰、云南山茶、黄牡丹和滇藏玉兰等;海拔3000-4000米的亚高山带是高山名花荟萃之地,有酷似名贵金茶花的黄杯杜鹃,有婷婷玉立的锡金报春和偏花钟报春,还有杓兰、龙胆、百合花、豹子花、总状绿绒蒿、马先蒿、鸢尾花、波罗花、高山紫苑、翠雀花、金莲花、柳兰、野蔷薇等等,数不胜数;4000米以上的高山灌丛草甸及流石滩,分布着许多横断山特有的观赏植物,如虎耳草、玉龙蕨、绵头雪莲、丛菔、垂头菊、白雪杜鹃和樱草杜鹃等。春夏时节,百花盛开,争奇斗艳,成为杜鹃的世界,鲜花的海洋。嶙峋的雪山、碧绿的草原和恬静的高山湖泊在鲜花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妖娆妩媚。
近几年来,中甸县建立了格桑花卉公园,与国外合作,投资上百万元在石卡雪山下建立了花卉引种栽培基地,栽种郁金香获得了巨大成功。为把中甸建成全国最大的郁金香球茎培植基地,公司先后到昆明深圳和上海等地进行花卉展销,为开发中甸花卉资源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药材
中甸的药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早在唐宋元时代,这里的麝香便进入内地市场现在,县药材公司麝香每年收购量相当可观。关于虫草的记载,在赵学敏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7年)《本草纲目拾遗》中就有:“绍兴平菜仲先生言:其尊人曾任云南丽江府中甸司马,其地出冬虫夏草……其草入药故能治诸虚百损,以其得阴阳之气全也”。到光绪《新修中甸志书稿本》所记的中甸土产有了贝母、虫草、金不换、大黄、茯苓、秦艽、麝香、鹿茸、豹骨、熊掌等13种。
据调查统计,中甸县境有药用植物171科、830种,产量可观的有秦艽、茯苓贝母、红景天、岩白菜、珠子参、雪上一枝蒿、金不换、三分三、雪莲花等,名贵药材除了虫草,还有天麻、蝉菌等。全县有药用动物100余种,以麝香、熊胆较为有名。
目前,中甸人民已把雪茶进行包装,推向市场,藏医院利用绿绒蒿等制成名贵藏药,县科委和农业局等试种天麻、贝母收到很高的经济效益。藏区人民开始综合开发利用本区的药材资源。
食用菌
中甸现已知的食用菌和药用真菌有24科、92种,其中开采量较高的有栎松茸和一窝菌两种。
栎松茸,藏名鼻沙,为横断山区特有种。分布于全县海拔2600-3700米的栎类和针叶树混交林下或栎类灌丛下,尤以格咱、三坝、大中甸和洛吉等乡为多,每年7-9月采集。80年代以来,松茸成了国际市场上,尤其是日本市场上的抢手货。1987年,日本商人直接到中甸收购松茸,当年外贸部门鲜松茸收购时为130吨;1995年,中甸县根据发展五大产业建立三大市场的发展思路,创建了松茸综合交易市场,加强市场管理,当年从中甸出境的松茸达732吨,实现产值达1亿元。
一窝菌,分布于海拔3600米以下栎类灌丛下,群生或丛生,尤以小中甸和大中甸分布为多,味极鲜美。7-9月采集,全县新鲜一窝菌年采集量在200吨以上。
此外,中甸人民采集利用的还有羊肚菌、金耳、木耳、猴头菌、鸡油菌、白牛肝菌、獐子菌等,其年蕴藏量在500吨以上。
中甸丰富的生物资源除上述几类外,还有很多很多,如珍稀动植物资源(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42种、植物20种),牧草资源(全县草场面积503万亩,年产鲜饲草109万吨),维生素植物资源(竹叶菜、石花菜、蕨菜、沙棘等),为中甸各民族变生物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奠定了物质基础。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