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地书记便对他们说,大学生进藏,不了解西藏基层的情况,应该让他们到区上去锻炼锻炼。虽然这不是一个特定的具体的指示,但等热地书记一离开嘉黎县,县委就再次把我分配到麦地卡区。
服饰作为人类生活的产物,它是一个区域或一个民族生活情趣及审美观的展现。在当今人类意识到自己所造就的文化艺术时,不难发现藏族服饰的独具特色,它的雍容华贵、美观而大方,让世人为之叹服。
当时有一件重要藏品,我在捐赠清单上划掉了,并特意注明:这是拉萨色拉寺之物,理当归还主人。这件藏品就是拉萨色拉寺重要的护法宝物——马头明王堆绣珍珠唐卡。
壤塘,一个被世人称为“财神坝子”的地方。坐落在四川省阿坝州的西北部,系阿坝州的四个草地县之一。著名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指挥部已决定设置于此。
通麦是川藏线上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镇了,就是由于有川藏公路,才形成的小镇。镇上居民加商人一共只有十几家。通麦现官称塘麦,据说是1989年改的,但人们仍习惯称之为通麦。
白居寺对西藏人来说几乎是家喻户晓,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个著名寺院的背后,还有一座以植树造林而闻名当地的尼众道场,它就是拉孜尼姑寺。
如果没有看过中国西藏文化周艺术团在泰国北部城市清迈的演出,霍华德·格里夫斯可能会一直认为自己的西藏之行没有什么缺憾。
距最后一批囚犯在此遭受酷刑的日子已经过去了40多年,朗孜厦——这座旧西藏的监狱似乎已经被人遗忘了。虽然地处闹市,但自1959年3月28日被正式关闭以来,朗孜厦几乎从未对游人开放过。
在山之南、江之畔,有一个县名叫扎囊,藏语的意思是扎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就是在这片土地上,来自湖南株洲市第三批的援藏干部们浇灌了辛勤的汗水,倾注了满腔的热情。
最近,我和几位同事在“高原环保行”采访中,到林芝地区察隅县下察隅镇采访,深深地被那里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巴人独特而古朴的民族风情所吸引。
纵观刚刚过去的2003年,西藏各项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国家和自治区,以及援藏各省市投入巨额资金,用于促进西藏广大农牧民的切身利益,使他们切实得到了实惠。
噶派历史上出过许多名画师,通拉泽翁是当代画师中最为杰出者之一。通拉泽翁,法名噶玛洛珠俄色,1901年夏生于德格县白垭乡窝泽村。据大师介绍,他萌动学习绘画念头是从10岁开始的。
2003年是原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四川省甘孜县白利寺五世格达活佛诞辰100周年。我们深切缅怀这位为西藏和平解放事业贡献出宝贵生命的爱国爱教的活佛。
《西藏,最后的驮队》一书则明显地超越了这些图书,它带有史诗的特质,抵达了西藏文化地层的腹地,呈现出来的是本色的真实的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