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喝茶的茶具也十分考究,喝茶的茶碗有瓷碗“噶吁”、 银碗“俄波”、玉碗“央池”、木碗“星泼”等。按藏族传统,民间一般人使用得最多的是木碗,这种木碗一般用桦木、杂木雕琢而成。
作为一个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者,我曾于1989年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做过田野工作,我在藏胞中收集到大量的口弦乐曲和木叶曲,而口弦、木叶均为白、彝、纳西、傈僳等族的典型传统乐器。
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的成立,是西藏文化发展与保护事业中的一件大事。协会的成立对于科学地继承、保护藏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藏族新文化,加强西藏文化同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人们对西藏和西藏文化的了解,具...
说到收藏擦擦,对我来说纯属一种偶然,就像我从来没注意过自己是什么时候对摄影痴迷一样,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发展的。如果真要追其根源,无非也是出于对西藏文化的热恋吧!
以寺为中心,逐渐发展为城,是西藏高原众多城镇兴起的共同特点。拉萨、日喀则、昌都,都是先有寺院然后才有城市。拉萨以大昭寺、布达拉宫为中心,日喀则有著名的扎什伦布寺,昌都有强巴林寺。
娘热乡民间业余艺术团位于拉萨市北郊的山沟里。走进艺术团窄小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排藏式两层楼,从左侧的排练大厅里传来熟悉的藏戏朗嗒那节奏明快的乐器伴奏声。寻着声音走去,我们遇见了该艺术团的负责人格龙。
对西藏文化有兴趣的人们都知晓藏域的三大印经院,即前藏布达拉宫印经院,后藏纳塘印经院和康区德格印经院。千百年来,作为出版印刷中心的三大印经院对西藏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弘扬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三大印经院在雪域内外声誉广播...
藏历年对于我的家乡来说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可以说一入冬人们的闲谈和忙碌无不与藏历年有关。
很久以来,西藏人就有着吸鼻烟的习俗。随着这一习俗的流传,鼻烟的容器,演绎了一个独特的民族器物文化的历史。鼻烟壶以艺术和实用功能完美的结合,不仅折射出藏民族的聪敏和智慧,更是显示了独具匠心的创造力。
拉萨老城区大规模修缮改造工作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迄今走过了20多年。在这段时间里,老城区修缮改造工作从未间断过,从投资规模、完成建筑面积、建筑施工质量、保持民族建筑风格等方面看,危旧房屋的修缮改造大体上经过了...
这诗本为西藏现代史上著名僧人更敦群焙所作,从中传达出此人足迹遍布喜马拉雅南北诸地,沿途收集思想、语言和古今传奇时的欣喜与感慨。多年前乍读此篇曾会心一笑,脑海中随即铺展开的却是西藏的山川大地,其间蓬勃丛生的民间文学...
康巴山歌音域宽阔舒展,节奏自由随意,旋律优美跌宕,有“云的飘逸,风的潇洒”,人们称之为“康巴昂叠”(康巴华彩性的山歌)或“康巴昂任”(康巴长调)。
巴郎鼓舞流行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的藏巴哇、洮砚、柏林三个乡的藏族群众中,属于古老的藏族民间歌舞形式。
林芝位于藏东南,该地区所属的察隅、波密、墨脱、林芝、米林、朗县、工布江达7个县都是西藏的主要森林地区,其森林储藏量仅次于兴安岭,居全国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