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津有味地讲述西藏交通人的故事和传奇,不仅在我之前已有无数的人做过,在我之后也一定会有更多的人继续。我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将西藏修路人、养路人的故事讲得比别人更好,或者更神秘。
西藏在两路通车以前,没有一条正规的公路。青、川两路修成通车,对于西藏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把西藏和内地的距离缩短了,被西藏人民称作“金桥”。
西藏发现的实物资料比较贫乏,区域性文明和区系类型文化研究的现状不容乐观。西藏境内各地区文明体系的建立,仍然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庞大工程。
在西藏高原1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纵横交错的公路已经有了4.3万公里,这些路或是黑色柏油路面,流畅而充满生机;或是白色水泥路面,平坦、快捷;最不济的沙石路面,汽车也一路通行。
对此,1930年出版的《西藏始末纪要》中形容说:“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在过去的岁月里,不知有多少农奴和奴隶为领主们服乌拉差役而死在漫长的驿道上。
藏民族在开拓疆域的历史进程中,为与大自然做斗争,适应恶劣的生存环境,就必须具备渡河游泳的本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藏民间的游泳、冷水浴、牛皮船竞渡、滑冰等水上运动。
玛吉阿米,汉字音记的这个藏语词汇,意为圣洁的母亲、纯洁的少女和未嫁的姑娘……如今又指涉拉萨八廓街东南角上一幢黄房子里的藏式文化餐吧。
谁为西藏当家,谁来管理西藏?早已不是达赖喇嘛和他领导的“政教合一的西藏地方政府”,而是翻身做了主人的西藏人民,这就是现实。
2003年10月12日,“西藏:世界屋脊上的珍宝”展览在美国洛杉矶圣塔安那市的宝尔博物馆开幕。近400位美国名流、文化界人士、旅美华人华侨应邀参加了开幕仪式。
“人生有许多选择,但要我重新选择,我仍然会选择到墨脱工作,与那里一万多藏、门巴等民族人民一起建设美丽的家园,这是我无悔的人生选择。”
藏地无处不充溢着神明,天地万物哪怕是一草一木都有各自的灵光附着,当然包括那些随处可见,俯拾即是的石头。地球之巅的青藏高原曾经是泱泱大水覆盖的汪洋,后来由于地质运动,形成隆起的高原,带来无尽的石头。
林芝镇真巴村地处318国道沿线,全村39户175人,劳动力73人,素有“核桃村”之称。近年随着西藏社会经济的发展,真巴村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的真巴村变成了环境优美,人人崇尚科学文明,经济不断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
加加养护段在现今的219国道萨噶县境内,它曾是西藏交通战线的一面旗帜,凡是去过阿里的人,都会有同样的感受:加加段养护的沙石路面,比黑色路面还平展,而且,几十年如一。
西藏公路从无到有,从短到长,经过短短50年,现代化的交通格局目前已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