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应好景,盛事对华年。在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大庆之际,西藏社会科学院迎来了她20岁的生日。20年风雨跋涉,20年辛勤耕耘。聆听雪域学人20年探索的铿锵足音,过去的斑斓岁月既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更是一部气势恢弘的发展...
位于四川省最西北端的石渠县,是四川省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和位置最偏远的一个县,这里处于川、青、藏三省区交汇处和雅砻江源头地区,是青藏高原的腹心地带,属典型的高地草原。
在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前夕,本刊记者专访了热地副委员长,这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从农奴到副委员长、在西藏自治区主要领导岗位上工作了近30年的领导人,亲身经历、亲自参与了西藏自治区成立40年来的巨大变化。
根据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自1995年5月以来,青岛市委、市政府先后派遣了4批共27名党政干部和9批共61名技术干部,赴西藏对口支援日喀则市。
十多年前,一位朋友撰文指出藏族文化正在形成一股新的人文热潮,他的意思是说,不仅有关藏族文化的学术研究将持续走强,就是大众文化层面上的“藏族文化热”也将日炽月烈。
转眼之间西藏自治区成立已经40周年了,我作为参加过自治区筹委会成立和自治区成立两次重要活动的一员,有着太多的感慨。
2005年9月,是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大喜的日子。温故知新,人们在回顾和总结40年来的辉煌成就的同时,展望雪域更加美好的未来。
2005年农历四月十一日早5时,笔者参加了拉卜楞寺附近三个村庄集体祭祀山神的全部过程。此处原有“拉则”,后因遭遇火灾被毁,故今日在原地重新设建,所有宗教仪式都从头举行,盛况空前,实属罕见。
走进西藏博物馆的史前文化展厅,从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到早期金属时代的青铜和岩画,让参观者在时代的变迁中可以感悟高原先民朴实简单而色彩斑斓的生活方式。
从兰州出发,沿着河西走廊西行,第一站便是甘肃省历史文化名城武威。武威,古称凉州,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要径。自汉武帝开发西域设置四郡以来,凉州就是我国西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经藏供养,在藏语里称“朵得却巴”,“朵得”意为经、契经、经藏,“却巴”意为供养,这个宗教法会传说是由吐蕃时期的牟尼赞普创立的,是桑耶寺的大供之一。
我的父母是祖祖辈辈的手工艺匠人,他们是靠自己的技术和双手劳动过日子。他们也没有太多的理论知识,完全靠言传身教,跟师傅学习,实践提高。
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茶,原产于我国。据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我国已产茶。由于生息于这一得天独厚的茶的故乡中,我国各民族人民绝大多数都有饮茶的习惯,但把茶作为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的,则首推藏族。
20岁的丹增列谢3年前出家当了喇嘛。自从3个月前走出念青唐古拉山,成为所属达龙寺商店的一名生意人,他就脱去了绛红色的袈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