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深深地爱着西南民大这个家

    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2011年6月1日,西南民族大学将迎来六十周的华诞。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孜孜不倦,一代又一代的西南民大人同舟共济...

    2011-06-23 09:51
  • 天路上的“一流列车”

    自2006年7月1日开通运营到2010年12月31日,北京铁路局北京客运段京藏车队值乘的下27/28次列车,在首都北京和大漠戈壁、雪域高原间不停地穿梭。京藏车队巧个班组、500多名乘务人员,在5000米的海拔落差中,热情服务,被中外旅客亲...

    2011-06-22 14:47
  • 藏学文献收集研究的执着探索者

    奔嘉,1958年6月5日出生于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1988年8月起,任教西南民族学院,现任西南民大藏学文献研究中心主任,西南民族大学藏学学院因明逻辑学、藏族文献学、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1-06-22 14:32
  • 羌塘的野保员

    2011年1月19日,今天是藏历的十五,藏族同胞拿着转经筒或者念珠,不断地从身边走过。一不留意,和一位迎面过来的“格拉”碰了一下肩膀。我一边抬头,“对不起”脱口而出,看到的却是一张笑着的脸,黑黑的皮肤,亮亮的眼神,嘴里...

    2011-06-22 14:23
  • 镂金刻银铸珍奇:漫话吐蕃金银器

    美国学者谢弗在其名著《撒马尔罕的金桃》(中译本名为《唐代的外来文明》)一书中曾经这样赞叹道:“在对唐朝文化做出了贡献的各地工匠中,吐蕃人占有重要的地位。

    2011-06-22 14:15
  • 石头里的《格萨尔》(续)

    两天后,我们又踏进俄珍卓玛的院子,这次,院子里停放了一辆天蓝色小奥拓,不过,没见它的主人。四朗局长又喊了半天,俄珍卓玛才慢慢踱出来,说,“今天我在闭关。不过,既然你们都来了,就请进来吧!”

    2011-06-21 15:46
  • 十世班禅终生难忘的一天

    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生前曾多次说过:“1951年4月27日,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为参加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谈判与协商,这一天,十世班禅第一次从青海老家来到首都北京,第一次见到敬爱的周总理。

    2011-06-21 14:19
  • 为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保护做点事

    2006年,西南民族大学为了学校的发展,提高科研能力,积极吸引各方面人才,当时省民宗委、省民族出版社推荐了他。“我个人一直喜欢搞业务,从未放弃专业研究,但繁忙的行政事务很影响专业研究。

    2011-06-21 14:12
  • 继承与弘扬藏族优秀传统文化

    对万果教授的采访,使我们想起儒家学派最著名的一个定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他的讲述里,我们看到为人师表、尊师重教的精神,也明白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访谈时间不长,我们却受益匪浅。

    2011-06-21 14:05
  • 八廓街,西藏的窗口

    说八廓街是西藏的窗口一点不假,上世纪70年代初我一头扎进这里,每天感受着八廓街的气息,目睹八廓街里的瞬息变化。应该说,西藏的变化最先从八廓街里人的变化开始。

    2011-06-20 15:36
  • 藏汉情谊比江长,比海深

    1951年秋,我的父亲夏川跟随十八军进军西藏,和西藏爱国的上层人士的子女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2011-06-20 09:46
  • 西藏和平解放中华民族统一大业的辉煌篇章

    在“十七条协议”签订、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前夕,应本刊要求,中共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朱维群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2011-06-20 08:37
  • 我的“解放西藏”纪念章

    1949年12月重庆解放后,我考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军政大学三分校学习。

    2011-06-17 09:45
  • “珠峰冰川杯·见证西藏60年摄影大赛”揭晓

    由《中国西藏》杂志社和西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西藏摄影家协会协办的“珠峰冰川杯·见证西藏60年摄影大赛”,2010年8月正式启动,2011年4月15日征稿结束,共收到摄影作品3000余幅。

    2011-06-17 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