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图书库 > E 军事

解放昌都(1950)

发布时间:2015-08-07 11:05:00来源:

题  目:解放昌都(1950)
作  者:西藏商报社
出 版 社:西藏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9月1日)
平  装:310页
语  种:简体中文
开  本:16
ISBN:9787223035712, 7223035714
条 形 码:9787223035712
商品尺寸:23 x 17.1 x 1.8 cm
ASIN: B00IWM2Z4C

  内容提要

  

  《解放昌都(1950)》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再现了1950年解放昌都的那段历史。作者从成都出发,沿着当年十八军走过的路重走乐山、雅安、二郎山、康定、甘孜。跨越金沙江,最后到达昌都,采访到了如今健在的几十位十八军的老战士。通过本书人们不仅可以看到十八军将士为了解放昌都经历千难万险,发扬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时也体现了“老西藏精神”。

  《解放昌都(1950)》西藏商报社著。

  

  目录

  开篇

  《解放西藏进军政治动员令》下发

  天府之国迎来共和国首个春节

  上 篇

  进军序幕拉开 将士整装待发

  第一章 进藏战略由西北转向西南

  十八军担任进军西藏任务

  第二章 思想动员人藏情绪高涨

  写决心书人人争取进藏

  第三章 各方支援进藏部队

  精兵强将方可入藏

  第四章 先遣支队川西遇匪

  公路被毁雅安受阻

  第五章 川西剿匪全面铺开

  进藏计划安排不变

  第六章 十八军政策研究室成立

  进藏问题有了参考依据

  第七章 进军西藏誓师大会召开

  万事俱备部队集结乐山

  第八章 后勤保障粮草先行

  她的行李多了旗杆

  第九章 告别乐山他照相留念

  北路先遣队奔赴雅安

  第十章 挺进名山遭遇悍匪

  他毅然朝自己开枪

  中 篇

  山高路远磨炼意志 将士再长征

  第一章 国民政府驻藏机构波动

  噶厦导演“驱汉事件”

  第二章 三军舍命翻越二郎山

  亦可向天再借一万丈

  第三章 万里长江犹忆泸关险

  溜溜康定欢迎解放军

  第四章 翻越雪山走进藏区

  先遣部队到达甘孜

  第五章 断粮一月磨砺意志

  毅然挺过彰显铁军本色

  第六章 吃糌粑学藏语生活康藏化

  融人藏区他们愿做一块糖

  第七章 劈山架桥筑天路

  遥遥天路写忠诚

  第八章 先头部队康定庆“七一”

  筑路大军继续挺进甘孜

  第九章 终点到起点他发生蜕变

  南路先遣支队到达巴塘

  第十章 一五四团金沙江边遭遇战

  十八军风云齐聚甘孜城

  第十一章 “多路向心”只为这一战

  追风少年痛失枣红马

  第十二章 草原作证他们收获了爱情

  牦牛运输队诠释英雄本色

  下篇

  昌都战役打开西藏和平解放之门

  第一章 阿沛受命奔赴昌都

  格桑旺堆力主和谈

  第二章 强渡金沙演绎血染的风采

  埋骨觉庸缅念年轻的忠魂

  第三章 竹巴笼战斗打响

  芒康升起五星红旗

  第四章 生死追击战士坚如铁

  绝望时刻圆根救人命

  第五章 铁血雄狮千里大迂回

  英雄儿女定格昌都1950

  后记

  记者手记

  序言

  2010年是昌都解放60周年。1950年,十八军受命和平解放西藏,昌都战役的胜利为和平解放西藏奠定了基础。实际上昌都战役只打了十多天,但准备这场战役却用了9个多月,由此可见昌都战役的艰难和重要。这9个月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更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在这部英雄史诗里,所有的人都是英雄,所有的人都值得我们尊重和怀念。如今62年过去了,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和平的阳光普照高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历史告诉未来。

  为了追忆那个火红的年代,我们以最大的可能性还原了那段历史。我们辗转成都、郑州、西安、开封、咸阳,又从成都出发,沿着十八军当年走过的路重走乐山、雅安、二郎山、康定、甘孜,跨越金沙江,最后到达昌都,采访到了如今还健在的近30名当年的十八军老战士。虽然他们现在都是耄耋老人,很多人正在经受病痛的折磨,个别人甚至连话都说不出来了,但当我们一提到当年进军西藏的情景时,他们的眼里总是闪现着自豪而幸福的光芒。那段历史成为他们生命里最难忘怀的情结。

  当年,他们都是风华正茂的青年,革命的理想主义在他们心中高于天,他们经历苦难却不离不弃,他们以苦为乐,为的就是“要把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他们用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谱写了一曲最动人的乐章,他们那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当我们重新面对和审视那段历史的时候,我们所追求的就是——铭记。

  后记

  为期两个月的采访和写作工作结束了。回到拉萨,当我们重新整理那些十八军老战士的录音,再次翻看我们为他们拍下的一帧帧照片时,拉萨开始下起了小雪,片片雪花就像我们的思绪,从夏天一直到冬天。

  我们不谈我们采访时的感动,不谈我们行路时的艰难,更不谈我们写作时的纠结。我们唯一需要的是铭记,铭记下一个个仍在我们眼前飞扬着的鲜活的面容,铭记下那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文摘

  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已经来临。

  四川盆地难得一见的太阳终于羞涩地露了半张脸,深锁的浓雾渐渐散开,露出了岷江开阔的江面,几只渔船冲破激流平静地朝江心漂去。乐山大佛在薄薄的雾霭中半眯着双眼温柔地俯看着“三江”,这尊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大佛见证过乐山这座城市的兴衰,智者、仁者也曾为这座城市的山水而乐过。水是乐山的灵魂,青衣江、大渡河在这里汇入岷江,一路南下,浇灌着四川盆地沃野千里的良田。

  这是1950年2月16日,已经是农历的腊月三十。乐山沉浸在节日的喜庆当中,经历了无数战乱的城市终于可以休养生息,好好地过一个和平的年了。

  担任十八军先遣支队政治处组织干事的夏景文是地道的河南人,这是他第一次在四川过年,此前乐山留给他的印象是阴冷潮湿的,不过好在现在已经立春10天了,初春的太阳和已经长到一尺高的冬小麦让他感受到了天府之国的蓬勃生机。

  夏景文虽说是个军人,但他的内心深处却有着一股子文人的内敛,许多不是铁板钉钉的事,他是不会在战友中提任何1个字的,他有自己的处世哲学——用冷静的思考来判断事件的走势。在这一点上,乐山水一般的城市特点正迎合了他的性格,平静的青衣江合他带来无穷的想象空间。

  但这注定不是一个平常的春节,就在昨天(2月15日),西南面、西南军区、第二野战军联合发出了《解放西藏进军政治动员令》,这个消息并没有让夏景文感到意外,早在成都战役结束后,他就有了去西藏的准备。这位26岁的年轻军人曾经在无数个深夜把一张中国地图铺开来看过无数遍,他用红蓝铅笔在地图上把全国所有已经解放的省份都画上了红勾,除台湾和海南两个岛屿外,祖国大陆唯一还没被画上红勾的地方就只有西藏了。

  1950年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元旦献词中“……什么是中国人民在1950年所应当执行的主要任务?首先就是解放台湾、西藏、海南岛,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这一段话也已经让夏景文看出了不少端倪。

  “下一步,一定是要解放西藏了”。这是夏景文个人的判断,虽然之前他就拿到了一份《进军西藏教育提纲》,但是在动员令还没下发之前他并不清楚上层领导是怎样决策的。作为一名参加过许多战斗的军人,他总结过许多经验,同时对后事的进展也经常有一些自己的判断,但对解放西藏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使命来说,他并不想提前求证到结果,他只能以“做好心里准备”来面对。

  正如夏景文个人所预料的一样,如今新中国已经成立,西南地区也已经回到了人民的手中,解放西藏正是最好的时机。P3-4

(责编: admin)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