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青海水润高原:从“大动脉”到“毛细血管”的精准管理

发布时间:2021-11-22 10:49: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水利顶层设计最终要落到民生、生态领域的‘最后一公里’,才能更好地为发展打好基础,水‘深’才能‘行’大船。”青海省水利厅副厅长余欣日前表示,青海的生态优势日益凸显,水利工作也水涨船高,在抓好规划建设的同时正向高质量的管理迈进。“只有做深做细水系连通,从大动脉到毛细血管的精准管理,才能节约集约利用好水资源。”

  “天境”管水有“妙招”

  祁连山南麓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拥有“天境祁连”的美誉。近几年来,山好、水美的祁连县在管水方面不仅基础打得牢,而且还有“妙招”。

  2021年7月22日,祁连县发生强降雨,冰沟、拉洞等村的堤防、PE管道受损。面对水毁现场一片狼藉,祁连县水管站站长索南端智在感到心疼的同时,心里也有底,因为他们早已给这些工程买了保险。

  “这次保险公司同意赔付19万元。”索南端智说,自2018年起,“我们为全县21项合计价值6700余万元受自然灾害风险较大的小型水利工程购买保险,每年保费21万元,纳入财政预算。该模式为青海省首例。”

  索南端智说,通过引入商业保险模式,利用快速到位的保险资金对受损工程进行除险加固、维修养护,保证了工程安全运行。“这些工程从当初参保到现在,保险公司共计赔付工程保险费42万元。”

  据记者了解,祁连县管水不仅有“妙招”,而且基础工作做得扎实有效。

  截至2021年5月底,祁连县共有98项小型水利工程全部完成改革,发放产权证98本,产权主体明晰率100%。发放管护权证98本,管护主体落实率100%。

  此外,该县以打捆委托的方式和各管护单位签订了《小型水利工程委托管理协议书》10份,安全协议10份,签订率100%。这些措施让工程管护主体有了准确分类,有效压实了管护责任,确保了工程管护规范,运行状况良好,解决了工程“没人管、管不好”的问题。

  同时,索南端智告诉记者,全县45个行政村都配有一名水管员,主要负责本村小型水利工程日常管理维护抢修、河湖管护及水务突发事件的上报和应急处置、防汛预警等工作。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畅通水脉

  青海省小型水利工程小而多、分布广,管理有难度。常见的小型水库、中小河流堤防、小型水闸、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含泵站)、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淤地坝、小型水电站、涝池、机井、节水灌溉等无一不是保障农牧区正常生产生活、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

  “全省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于2013年启动,目前,经县级自验、市州初验、省级抽验,全省累计完成5677项小型水利工程改革任务。”青海省水利工程运行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志爱说,各地在管护模式上积极创新,对纳入改革的小型水利工程进一步明晰了工程产权,落实了工程管护主体和责任,基本落实了管护经费,部分地方结合实际创新了管护模式,基本实现小型水利工程“有人建、有人用、有人管”的预期目标。同时,全省59家工程管理单位先后被评为省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工程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记者了解到,至2020年底,全省巩固提升了260.6万人、30.1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水平,已完成了51处、153.22万亩灌区改革任务。通过水权分配、水价调整、完善设施、奖补机制、配套机制等举措,逐步构建“总量控水、定额管理”的配水体系。2020年省水利工程运行服务中心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其下属的供水技术服务部荣获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水利规划和建设把握省情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深入,青海深刻把握“三个最大”省情定位,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全省“十四五”规划要求,《青海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中华水塔水生态保护规划》已经省政府研究审议,《黄河青海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规划》等规划陆续完善报批。

  引黄济宁工程可研报告进一步完善,柴达木盆地水资源配置、黄河干流防洪二期、“三滩”引水生态治理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引大济湟西干渠、北干渠二期和那棱格勒河、蓄集峡水利枢纽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紧锣密鼓。

  今年,历尽5年努力,青海河湖长制立法取得重要成果。《青海省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条例》已于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

  同时,为健全河湖长制长效运行机制,制定了《青海省对河湖长制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激励支持实施方案》《关于加强行政执法与公益诉讼检察协作、推进黄河青海流域源头治理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及青海建设生态文明新高地提供了保障。

  目前,全省有2.27万名河湖长和河湖管护员,已完成名录内3518条河流、242个湖泊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并提交数据成果,并在重点河段(约6700公里)埋设界桩和公告牌约2.7万个。进一步规范河湖岸线分区管理、用途管制,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全省河湖岸线空间管控实现了从松到严的根本转变。

  此外,2011年至2020年,全省大力实施水土保持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利行业共投入资金18.56亿元,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86.13平方公里,减少土壤流失量707万吨,蓄水5966.59万吨,增产粮食3.49万吨。为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