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高山茶园的“绿色希望”

发布时间:2022-05-26 09:10:00来源: 西藏日报

  分苗、刨坑、栽苗、培土、施肥……尼玛旦增俯身在湿润的茶垄上方,头顶细雨微洒,手下镐头翻飞,动作利落娴熟。不多时,一行茶苗便直挺挺立在田埂上。

  隆子县扎日乡,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边境一线,海拔2800米,溪瀑泉涧汇流交织,原始森林茂密参天,终年云遮雾绕、湿润多雨。这里就是尼玛旦增种茶的地方。

  2016年以前,扎日乡还没有人工培植的茶树。尼玛旦增说:“我们这里有一种叫做‘光萼稠李’的野生植物,村里人经常采它的叶子晒干当野茶喝,但从来没有引进真正的茶树来种。”这让打拼多年、有创业想法的尼玛旦增看到了机遇。

  几经谋划,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来自区内和四川、湖南等地的茶叶专家受邀来到扎日乡,实地调研了地理、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论证了当地种植高山茶的适宜性,尼玛旦增也吃了一颗种茶的“定心丸”。

  2016年,他从四川雅安引进茶苗,开始试种。

  “起初技术没学通,也不会管理,头两年种茶没有成功,东拼西凑砸进去的100多万元几乎全亏了。”试种失败,一度让尼玛旦增意志大为受挫。

  在种茶之前,尼玛旦增是扎日乡小有名气的“导游”,靠给游客当向导,为游客提供住宿、停车等服务,一年收入也不少。

  尼玛旦增介绍说,他瞅准了种茶这项产业之后,经多方联系、申请,乡政府给他协调扶持资金60万元,亲戚朋友借给他40万元,再加上自己的积蓄60多万元,最终启动了这个项目。

  开弓没有回头箭。如果一片茶叶都种不出来,就此作罢,那政府的扶持资金不就打了水漂?向亲戚朋友借来的钱怎么还?尼玛旦增几经心理斗争,决定咬咬牙,打起精神,再尝试一次。

  这一次,他吸取前期盲目上马的教训,先从学习种茶树、管茶田开始,逐步掌握经验,再行尝试。

  为此,他专门去四川峨眉山、林芝易贡等地学习种茶技术,乡政府还帮忙协调相关技术员、科技特派员到扎日乡现场指导。最终,2018年,尼玛旦增试种高山茶叶获得了成功。

  现如今,他经营的“扎日高原特色茶园”种植总面积达到130多亩,可采摘面积50亩,2021年茶叶总产量达到150公斤左右,各项收入突破15万元。

  “我就说嘛,扎日空气洁净、湿润多雨、海拔适度,土壤疏松,酸度也适宜,非常适合高山茶树生长,肯定能种成。”种茶成功后,尼玛旦增心中充满喜悦。

  高山云雾出好茶。说到扎日高山茶的特点,扎日乡党委书记余志平赞不绝口:“我们这儿的茶叶片宽大厚实,口感顺滑细腻,香气浓郁,还十分耐泡,特别适合做清茶或酥油茶,在我们本地都供不应求,乡外轻易还买不到哩!”

  种茶不只是尼玛旦增一个人的事业,更是扎日乡推动兴边富民的重要生态产业。“在我创业过程中,乡党委、政府给了我很大支持,不仅帮助我争取到了启动资金,今年初遇雪灾,还帮我争取到了搭建茶园棚舍的经费,我有责任带动更多群众一起致富。”尼玛旦增说。

  当前,扎日高原特色茶园采取联合经营模式,政府投资一部分、尼玛旦增个人投入一部分,帮扶4户原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2人的就业问题,采茶季还会带动当地群众打短工。

  茶园工人白玛央金说:“在这里,我们不仅每月能拿到1500元工资,还能学习种茶技术,11月采茶季,每天还能拿到200元的采茶费。”

  余志平说:“我们的高山茶销路很好,就是种植面积偏小,仍处于起步阶段。下一步,我们还将给予尼玛旦增更大的帮扶力度,逐步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能,建立产品体验展示区,打造特色品牌,让更多人尝到来自雪域边陲的好茶,带动更多边境群众增收致富。”

  “夜雨作春力,朝云护日华。千万碧玉枝,戢戢抽灵芽。”山外虽已是夏日时节,但扎日仍是春意盎然,尼玛旦增看着抽芽的茶苗,似乎看到了一棵棵绿色的希望。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