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让父母的陪伴滋养孩子心灵

毛娜 发布时间:2020-06-01 10:21:00来源: 西藏日报

  今年7岁的柯恩雅是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一年级的学生。4月3日复工后,父母在集贸市场卖卤菜,她就一直在卤菜店的案板下上网课,已坚持一个多月。近日,一组她在案板下学习的照片引发关注,女孩的妈妈说,没有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感觉对不住她”。一向挑剔的网民们却变得一致的温暖:“不要觉得愧疚,物质生活并不是全部,小姑娘灿烂的笑容,说明你们是最好的父母。”的确,女孩笑得非常灿烂,脸上满是跟父母在一起的幸福。

  从全社会的热心关注中,我看到了人们对父母陪伴孩子的肯定和认同。在父母的怀抱中撒娇,在父母的注视中奔跑……这些温馨的陪伴,会滋养孩子的心灵,成为他们生命的底气。

  调查显示,从小有父母疼爱和陪伴成长的孩子,社会情感和认知能力能得到良好发展,长大后在行为方面出现问题的几率也减少2.5倍。

  陪伴,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有的父母觉得,孩子跟着自己在条件艰苦地区或者在社会上闯荡会吃苦受罪,而自己的忙碌会让孩子得不到应有的照料,尤其对很多在西藏工作的汉族干部职工而言,对孩子陪伴的缺失,是无奈,更是心里不能提及的痛。于是,我们把孩子托付给老人亲戚,认为有好的生活条件就是对孩子的爱。实则不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体会父母的真实生活,看到父母努力奋斗的身影,与父母一起面对生活的阴晴圆缺、人情冷暖,这些都对孩子有着深刻的影响,是孩子成长中的一笔重要而宝贵的财富,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母的陪伴,呼唤更高质量。根据《2019中国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显示:父母平均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为3.2小时,并且这3.2小时更多只是“陪着”,并不是高质量陪伴。孩子需要的陪伴,是心理疏导与情感慰藉。有些父母总是说“忙,没有时间”,其实都只是借口,有的父母回到家就是打打游戏、看看电视、刷刷微信微博;有的父母虽然陪在身边,却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沟通。这都是为人父母职责的空缺,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要想让孩子走得更好一些,父母必须克制自己的行为,在为人父母方面多思多学,多用心陪伴孩子。只有明白孩子的需求,陪伴才会更具温暖的力量,才更能滋养孩子的心灵,生成最美好的时光和记忆,指引孩子朝着积极阳光的方向成长。

  陪伴,是父母与孩子共同的成长与慰藉。稚嫩生命的到来,完整并丰富了我们的人生,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也一步步拥有感情的依偎、得到生命的成长。父母陪伴孩子,孩子又何尝不是在陪伴我们。与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就再也不能追回。无论生活多难,请一定把孩子带在身边,陪他们聊聊天,倾听他们的感受。这不仅是给孩子最真挚的爱,也是给自己不留遗憾。

  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说:“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所谓“陪伴”,不过如是。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传承良好家风 留给孩子“最美驻守”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焦裕禄、孔繁森,一辈子用好家风严肃生活纪律,一辈子用好家风教育子女,才在时代的洪流中刻下不朽丰碑。[详细]
  • 难忘的一课

    北京、上海等地的很多小学生,历经4个多月居家时光,即将重返校园。我们要向自然和社会的这一堂大课深深鞠躬,然后背上书包,向着未来更多的未知与挑战,携手并肩,一往无前。[详细]
  • 让孩子们上好“特别一课”

    这个戴着口罩迎来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注定与以往有些不同。疫情防控阻击战是“教材”,也是“课堂”,上好了这一“课”,特殊时期的别样经历,会化作孩子们茁壮成长的宝贵养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