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拉萨城关区社区第一书记:让“异乡土”成为“故乡地”

发布时间:2021-11-03 10:05: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拉萨城关区社区第一书记:让“异乡土”成为“故乡地”
图为正在接受化妆培训的搬迁户。 谢牧 摄

  一幢幢现代藏式楼房拔地而起,窗明几净、道路宽敞,环卫工人在小区内清扫着落叶……这里是坐落在拉萨河旁的恩惠苑社区,是一个居住着藏、汉、回等多民族搬迁民众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2017年12月,从农村到城市,平房到楼房,700户来自城关区、林周县、空港新区的700户易地扶贫搬迁民众全部住进了恩惠苑社区的新家,同年12月,达旦主动请缨到来恩惠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

  “刚来到恩惠苑社区的时候,感觉自己面对的几乎是一张白纸,有很多工作等着我去做,我在这里四年了,这张‘白纸’上的作品算是快完成了。”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街道恩惠苑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达旦说。

  改变就业观念多措并举增加收入

  刚入住搬迁户的恩惠苑社区犹如一艘满载乘客的巨轮,作为“船长”的达旦要驾驭这艘巨轮驶向何处成了萦绕于心的大问题。“怎么致富、怎么解决就业、怎么解决民生问题……2018年的时候每天都在想方设法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很多搬迁户都是农牧民,我觉得首先要让他们改变就业观念,然后尽快适应城市生活。”达旦说。


图为恩惠苑社区为学龄前儿童打造的活动室。 谢牧 摄

  从拉萨市林周县唐古乡搬迁至此的达瓦现在是恩惠苑社区的一名保安,在有工作之前达瓦不明白自己不愁吃穿为什么还要去工作,而有这种想法的搬迁户并不是个例。达旦和工作队成员只能一次次地敲开搬迁户的家门,让他们意识到就业的重要性,终于在2019年底恩惠苑社区的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

  为了帮助搬迁民众补足技能短板,达旦和工作队一直积极对接第三方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就业承诺书,开设美容美甲、家政服务、烹饪等技能培训班,进一步拓宽搬迁户就业渠道。

  凝聚社区力量打造家门口的免费课桌

  “我在山南长大,小时候学校离家很远一周回家一次,运气好搭到顺风车就不用走路,走路回家的话要三个小时,路上饿只能吃糌粑。我靠知识改变了命运,所以我知道教育对孩子们的重要性。”达旦向记者回忆自己的求学之路。


图为达旦(左)正在查看“爱心午餐”的备餐情况。 谢牧 摄

  为了让农牧民尽快适应城镇化生活,消除搬迁农牧民儿童与镇居民儿童之间的教育差距,恩惠苑社区办了临时社区学校,通过积极对接拉萨教育城各类教育资源,开展“恩海学堂”志愿服务项目,号召社区大学生组成教育帮扶志愿队,在周六日、寒暑假共计免费对社区1500余名儿童开展功课辅导5000余课时,有效解决了孩子作业没人辅导,家长上班无人照料的现实难题。

  “短短四年我们社区大学生比例明显增多了,而且针对搬迁户我们也成立了‘社区夜校’,利用晚上闲暇时间开展藏汉双语基础生活用语培训等活动,多学一分知识在工作中就能多一分优势。”达旦告诉记者。

  “有家的感觉才能搬得进来”

  “我们在入户过程中发现了有些老人在午间就餐时间独自在家无人照料,所以我们针对这种情况设立了‘爱心餐桌’,还有部分行动不便的老人不能出门,我们就让社区志愿者把饭菜送到老人自家餐桌上,本来是邻居现在都像一家人。”达旦告诉记者。

  为了有效防止搬迁民众因病返贫,恩惠苑社区卫生服务站将每年的4次上门服务提升至每年6次,为社区民众开展免费医疗体检、健康咨询服务活动。发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联系卡,为行动不便的民众提供上门服务。

  “看病就医这些事情都不用搬迁户发愁,把他们所想的问题都想到,解决好,他们搬过来才能更好地生活。小康还有更多的可能性,住房有保障是前提,居民有个好身体好心情,把日子过好就是小康。”达旦说。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