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扎根西藏14年,她让高原的花开得更艳

发布时间:2021-12-06 09:45:00来源: 西藏商报


工作时的曾秀丽。 图由 曾秀丽 提供

  初见自治区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曾秀丽博士,是在自治区农科院试验田一处桃园,她头戴一顶凉帽,正和同事一起忙碌着。谈起桃、牡丹花、光核桃等,曾秀丽满脸高兴,开心得像个孩子,而她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这样的开心和年轻。但是,在开心和年轻的外表下,藏着的是她身上的那一份倔强,正是因为这份倔强,才让她在高原扎根,一坚持就是14年,她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它”见证了“她”的成长

  “1993年我就入党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特别自豪和光荣,当我选择来西藏参加工作时,我脑子里能想到的就是入党初心和使命这几个字。”曾秀丽说。2007年,曾秀丽获得四川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后,来到西藏自治区农科院工作,她接手的第一份重要工作就是关于西藏大花黄牡丹的课题。

  在人员和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曾秀丽和她的团队克服种种困难、长期坚持研究,先后收集西藏野生牡丹资源150份,繁育大花黄牡丹和黄牡丹6000余株,从国内外引进120份的芍药和牡丹品种资源,建立了西藏首个牡丹资源圃,高原牡丹远缘杂交、生物育种实践取得了新进展,获得了一批稳定的新材料,开创了高原油用牡丹种植、牡丹与优质桃间作栽培等研究的新领域。此外,还系统开展了西藏野生牡丹芍药的创新利用,获得了远缘杂交后代,大花黄牡丹的航天育种也取得了新进展。

  回忆起刚开始培育牡丹的那段日子,曾秀丽说:“活生生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女汉子,什么事都可以自己干了。”因为没有任何经验,只能摸索,她用自己坚韧的性格在高原上生根,再苦再难,都没有放弃一朵牡丹花的盛开。就这样,她与牡丹结下了不解之缘,牡丹也见证了她的成长。

  14年如一日的坚持

  参加工作后的她非常努力,在同事们眼中,她是一个非常能吃苦耐劳又积极向上的人。后来在她的带领下,西藏建立了西藏首个果树资源圃、青藏高原果树科学观测实验站和果树科技创新团队,开辟了西藏果树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科学研究。此外,曾秀丽团队还先后引进优质桃品种154份,其中首次筛选出了适合西藏种植的24个优良品种,研制出了配套的绿色优质栽培技术,累计繁育苗木15.5万株,在全区七市(地)建立了优质桃科技示范点,攻克了西藏桃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示范推广上千亩桃园。

  14年如一日,曾秀丽一直工作在农业科研的第一线,一心扑在对西藏果树花卉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上,心无旁骛地潜心钻研、脚踏实地地刻苦研究,为推动西藏果树科技创新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如今,她的研究成果已经遍洒高原,为当地百姓带来新的致富门路,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大学生“村官”黄小东:心系群众疾苦 倾力排忧解难

    今年九月的一天,正在广东休假的林芝市工布江达县江达乡太昭村大学生“村官”兼第十批驻村工作队队员黄小东接到了村支部书记加央曲扎的电话:“小东,村里的村民次成眼角膜出问题了。[详细]
  • “小夜校”积聚振兴“大能量”

    “走,去‘夜校’听课去!今天‘夜校巾帼班’开课,这是为了让咱妇女同志更好地学到新知识,特地办的。”夜色初上,嘎姆边跟同伴说着,边小跑前往村公房。 [详细]
  •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 规范机构运行

    西藏自治区民政厅颁布《西藏自治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运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从服务对象、职能和内容、运行管理等方面对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