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扶贫

技术敲开“增收门”

段敏 发布时间:2020-04-16 10:02:00来源: 西藏日报

  今年32岁的贡布,是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聂雄农牧民手工艺品加工合作社的职工。在来合作社就业之前,他因为身体残疾,外出务工机会少,一度对人生失去了希望。

  2015年,贡布和父母的年人均收入是2095.51元,除生态补偿、草场补贴、残疾补贴、养老补贴等政策性收入外,很少有其他经济收入。“那时候,因为身体不好,再加上没有技术,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贡布说,“没有经济收入,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有时候想买点东西拿不出钱来,只能眼巴巴地望着。”

  根据他家的情况,2016年,贡布一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当地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贡布被安排到隆子县聂雄农牧民手工艺品加工合作社当学徒。

  隆子县聂雄农牧民手工艺品加工合作社是依托当地沙棘林资源,于2014年发展起来的集体经济。“过去,防沙治沙我们种了很多沙棘,现在好多都成材了。近年来,我们有计划地砍伐一些沙棘,制成酥油桶、糌粑桶等手工艺品。”作为合作社负责人,巴珠对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的产品不仅在山南很畅销,很多产品还卖到了拉萨和日喀则等地。”

  初到合作社,贡布有些担忧:害怕学不会技术,招来别人的白眼。因为身体残疾的缘故,小时候,贡布经常被别人嘲弄,导致他有些自卑和不自信。“格啦(老师)人很好,从来不骂我们,即使我们做错了也是耐心地指导。”贡布说,“虽然巴珠很和蔼,但对技术要求很严,没做好的东西坚决不让拿到市场上去卖。”

  在合作社,贡布不仅学会了木器制作技艺,更找回了自信,坚定了靠技术、靠诚信过好生活的信心。贡布告诉记者,“现在,他是合作社的正式职工,每个月除基本工资3000元外,还能领到300元至500元不等的奖金。”

  经济收入稳定后,2017年,贡布家摘掉了“贫困帽”,并且,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现在,父母种地,我在合作社上班,可以说是吃穿不愁了。”贡布告诉记者,现在,他最大的心愿是努力提高技术,把产品做得更好,多拿奖金,把日子过得更好。

  “到合作社后,贡布一直很努力,进步很快。此外,他心细,做事认真,相信他一定能把生活过得更好。”巴珠说。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