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扶贫

天堑变通途 驶入致富路

周婷婷 陈志强 发布时间:2020-06-09 11:19:00来源: 西藏日报

  63岁的贡松格来,已“退休”3年了。但他始终不能忘记那段一人一车,独自行驶在国道317线的时光。

  一趟接一趟,一个来回4800多公里;跑运输41年,他已记不清在国道317线上跑了多少个来回。

  渐渐淡去的记忆中,他仍记得最初的那辆二手解放牌货车……

  国道317线从江达县岗托镇岗托村穿村而过,1957年出生的贡松格来,从小就对每天穿梭往来的汽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71年,14岁的贡松格来有幸前往拉萨,跟一个亲戚学开车,开始了他与汽车几十年的不解之缘。

  1976年,时年19岁的贡松格来做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决定:他凑资4000元买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虽然是一辆二手的解放牌货车,但足够让他开心许久。贡松格来成为岗托村历史上第一个跑运输的人。

  “当时我向银行贷款2000元,又跑遍所有能借钱的亲朋好友借了2000元。怀揣4000元‘巨款’,我提心吊胆地去买车了。”贡松格来回忆道。

  有了车之后,贡松格来常年奔忙于拉萨至成都之间:从昌都拉矿到成都,从成都拉大米、面粉、砖茶等生活用品到昌都。

  这一路的酸甜苦辣,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深切体会。冰雪、暴雨、狂风、塌方、泥石流……

  “以前都是土路,路面凹凸不平,对轮胎磨损很大,有时候一天要修补两次轮胎,而且路况不好,经常堵车。有一次遇到塌方,我在路上堵了一个多月。”贡松格来说。

  贡松格来口中的土路还得从十八军进藏说起。70年前,横亘于岗托村和四川甘孜德格县之间的金沙江,成为阻碍十八军进藏的天险。进军西藏,后勤供给十分重要,修筑公路成为重中之重。官兵们用铁锤、钢钎、铁锹、镐头,劈开悬崖峭壁,降服险川大河。

  1952年11月20日,川藏公路通车昌都;1954年,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均全线贯通,相交拉萨。往后几十年,川藏公路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改造升级。江达公路养护段路政管理人员仁他,见证了川藏公路岗托至卡若区妥坝乡段的两次蜕变。

  第一次,是2006年至2011年的硬化改扩建;第二次,是2018年10月江达境内矮拉山隧道的贯通。

  “矮拉山并不矮,海拔4200多米。隧道打通前,车子需翻越矮拉山,公路里程约23.5公里。山上气候多变,如果遇到雨雪天气,很多司机不敢行车。”仁他说,现在,车子只需穿过4.8公里长的隧道,路程大大缩短。

  江达公路养护段负责人泽仁多吉补充说,最早川藏公路通行货车车长限于五六米内,如今可走19米长的货车。以前路旁是水泥混凝土防撞墩;现在是波形防护栏,覆盖了所有危险路段。

  随着土路变柏油路、一座座桥梁架起、一条条隧道相继贯通……贡松格来家的车从解放牌车换成了5吨载重卡车,后来又花40多万元换了一辆崭新的东风天龙重卡,车身更长,载重远超以前。同时,路程也大大缩短了。他比划说:“以前从岗托村到成都需七八天,到拉萨要半个月,现在都只需两三天。”

  贡松格来的收入也水涨船高,从一年不到2万元逐步增长到一年20多万元。“赚2万元时得起早贪黑,赚20万元时轻松许多。”贡松格来笑着说。

  在贡松格来的带动下,岗托村兴起了一股“运输热”。很多村民都找到他,想跟着他学习跑运输,他也不回绝,前前后后收了10多个徒弟。“当时,要不是亲朋好友借钱给我买车,我也不会有今天。年轻人愿意吃苦干这行,我教他们也是应该的。”

  2017年,年满60岁的贡松格来不得不选择“退休”。但在他的影响下,岗托村已有十五六户村民买了货车,在川藏公路上跑运输。“运输业已成为农牧业、外出务工之外,村民增收的一大渠道。”岗托村党支部书记泽旺拉登说。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