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扶贫

拉萨当雄县:牦牛育肥助增收 牧民过上“牛”日子

杨 璐 发布时间:2020-07-17 10:20:00来源: 拉萨晚报

  当雄,藏语意为“天选牧场”,辽阔的草原、丰美的水草,为生长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高寒地区的牦牛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以前,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牧民思想意识落后,当地群众守着“金山”却没能致富。如今,当雄县全心全意为牧民谋发展、搞实业,通过牦牛标准化养殖,让当地群众过上了“牛”日子。

  夏日的当雄县龙仁乡郭庆村迎来了水草丰美、风景绝佳的季节,这里有碧蓝的天空、触手可及的云朵、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成群的牦牛……眺望远方,满眼都是清新的绿色,这方天地在夏季散发出的活力,让来往的人们都能感受到热情。这里是当雄县净土牧场郭庆场的所在地。

  2018年4月,占地近30亩的当雄县净土牧场郭庆场运行。自此,牦牛科学养殖的“种子”便开始埋在了郭庆村这片沃土里。

  36岁的次仁桑珠是当雄县净土牧场郭庆场的饲养员,牧场建立之初他就来到这里工作,主要负责该牧场一个牛舍60头牦牛的管理工作。次仁桑珠是郭庆村一组的建档立卡户,来这里之前,他家仅养殖了20多头牦牛,并且总是担心牦牛的繁殖和销售问题。现在,次仁桑珠不用愁了,他将自己家的牦牛入股了牧场,还成为了这里的员工,每月工资5400元,不仅掌握了标准化养殖技术,还懂得了经营管理,一家人也实现了脱贫摘帽。

  2019年年初,富裕起来的次仁桑珠还花六万元购买了一辆小车,上下班和接送两个孩子上下学也更方便了,而这些都是他以前不敢想的。“以前,我们没有技能,没有地方可以去工作,生活条件也特别差,来到这里后学到了很多科学养殖技术,也有了稳定的收入,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次仁桑珠说。

  如果说,“草场流转+牦牛入股+牧民入园”的模式,让牧场获得了稳定的牛源,牧民获得了收益,一举两得。那么,科学化牧场的打造则进一步提升了该牧场员工的科学养殖技能和牦牛的品质。2019年年初,当雄县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在净土牧场郭庆场修建了占地416平方米的集装化智能牧草生产厂房,牧草周产量达到8至10吨,有效解决了全县牧草资源短缺的现状。

  24岁的索朗措姆是净土牧场郭庆场的一名技术员,主要负责牧草智能生产和管理。索朗措姆家在当雄县宁中乡,是石家庄经济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2019年毕业后,她就来到这里工作。

  索朗措姆告诉记者,牧草智能生产主要是进行工业化有机牧草的生产,工厂内的生产系统采用生物营养液无土栽培。通过智能温控、自动微喷浇灌、LED灯光照射等,满足种子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光照、营养等条件,能够一年四季不间断地为牦牛提供新鲜牧草。湿度方面,每3个小时进行自动化喷水,每次一分钟;温度方面,种植的前三天保持在18摄氏度左右,三天以后需保持在20摄氏度至24摄氏度。“我大学学的是畜牧兽医专业,一直的愿望是学好专业知识,运用到家乡发展中。”索朗措姆说,“来到净土牧场郭庆场后,我学会了很多技术,还会不断努力学习,让传统牧业成为我们发展中的有利优势。”

  当雄县净土牧场郭庆场包含4个牛舍及2000亩草场。目前,该牧场共吸纳当地17名群众就业,其中包括6名建档立卡户和4名返乡大学生。2019年,该牧场出栏1010头牦牛,发放员工工资104万元。

  当雄县净土牧场郭庆场管理员扎西次旦介绍,目前,牧场牦牛育肥工作每天都在进行,今年准备出栏1500至2000头牦牛,现在牧场发展得越来越好,也将带动更多的当地群众用科学的养殖方法增收致富。

  目前,当雄县正在探索建立“互联网+”牧业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模式。同时,还加大对当地群众的技能培训和创业扶持,鼓励特色产业规模化经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当雄正在行动。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