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25日至26日,以“凝心铸魂·团结奋进”为主题的第二届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在拉萨举办。专家学者们与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相关方面负责同志、部分省区民族工作部门相关同志齐聚一堂,共同为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建言献策、凝聚奋进力量。
《格萨尔》是我国著名的说唱体长篇英雄史诗,是世界上最长的活态史诗。它以韵散文兼行的叙事方式,讲述了英雄格萨尔王降妖伏魔、抑强扶弱,带领各民族和谐相处、建设美好家园的故事。西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副教授周毛先在第二届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学术论坛上做交流发言,她认为《格萨尔》作为各民族共同的文化财富,为构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提供了实证。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文化认同的象征,有助于增强民族间的文化互信与情感联结。
资料图: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格萨尔王雕像 摄影:赵振宇
《格萨尔》是多民族共创共享的文化遗产
“《格萨尔》是世界上篇幅最长的史诗之一,主要流传于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纳西族等9个民族及7省区。其内容涵盖战争、政治、宗教、民俗、伦理等多个维度,体现了高原文明的多元融合。”周毛先教授介绍,《格萨尔》通过“抑强扶弱、和谐共生”的伦理道德,不仅在我国有很高的影响力,在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蒙古国、俄罗斯等国家亦具有较高的“跨境影响”,形成“格萨尔文化圈”。
周毛先教授认为,《格萨尔》的跨区域族群传播主要受到了地理与历史因素、宗教信仰的跨文化传播、政治与军事互动三方面的影响。“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交汇的区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茶马古道的兴盛,人口迁徙与贸易往来为《格萨尔》的跨民族传播提供了现实基础。《格萨尔》与藏传佛教、萨满教等信仰体系密切相关。随着宗教传播,史诗中的英雄形象、宇宙观、伦理观也随之传播,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理解与接受的文化符号。历史上藏族、蒙古族、裕固族、土族、纳西族、白族等民族之间的联姻、联盟、战争等政治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格萨尔》在不同族群中的传播。格萨尔王作为战神与正义之王的形象,具有跨民族的认同基础。”
资料图:西藏那曲市2025年藏历木蛇新年电视联欢会上表演的《格萨尔王颂》 摄影:赵振宇
作为文化符号的《格萨尔》具有很强的跨民族交融性
作为一部口耳相传的史诗,《格萨尔》在不同民族中以说唱、吟诵、戏剧、绘画等多种形式存在。这种活态传承不仅保留了原始风貌,也不断吸收各地文化的养分,形成多版本、多风格的传播格局。2006年,藏族《格萨尔》与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玛纳斯》被称作中国三大英雄史的三部中国少数民族口头文学代表性作品同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格萨尔》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
《格萨尔》为什么能在不同民族间实现跨民族交融呢?周毛先教授认为主要有三点。第一,作为文化符号的《格萨尔》具有可塑性与包容性。《格萨尔》中的核心人物与主题具有高度的象征意义,能够被不同民族按照自身的文化语境进行“再编码”。例如蒙古族将格萨尔视为成吉思汗式的英雄,白族与“本主”崇拜相结合,在撒拉族演化成“真主”派来的撒拉族英雄,而纳西族则赋予其更多的自然崇拜色彩。第二,《格萨尔》多元一体的表达形式强了跨民族的可接受性。史诗在不同民族中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存在,如藏族的“岭仲”说唱、蒙古族的“胡儿沁”说唱、白族朵兮唱的神歌(祝春歌)、裕固族的民歌等。这种形式的多样性并不削弱其文化统一性,反而通过“差异中的统一”增强了跨民族的可接受性。第三,《格萨尔》具有高度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格萨尔》所体现的正义、勇敢、忠诚、团结等价值观,具有超越民族界限的普遍意义。这种情感共鸣成为不同民族接受与传承《格萨尔》的重要心理机制。
资料图: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格萨尔王狮龙宫殿内的格萨尔王塑像及《格萨尔》书籍 摄影:赵振宇
“《格萨尔》作为各民族共同的文化财富,为构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提供了实证。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文化认同的象征,有助于增强民族间的文化互信与情感联结。”周毛先教授说,“《格萨尔》的成功传播经验表明,真正的文化共同体不是同质化的整合,而是差异中的共生。这一经验对构建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在周毛先教授的眼里,《格萨尔》不仅是一部英雄史诗,更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写照。它穿越千年的历史长河,在不同民族的心灵深处留下共鸣,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她认为,通过对其跨民族传播机制的深入研究,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民族文化的交融逻辑,也能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与实践路径。(中国西藏网 记者/赵振宇 根据周毛先教授发言整理)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