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宗教

吉祥殊胜:故宫与扎什伦布寺珍藏文物展览回顾(二)

发布时间:2024-03-25 10:14: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2023年12月20日至2024年3月17日,吉祥殊胜:故宫与扎什伦布寺珍藏文物展在澳门艺术博物馆成功举办。此次展览展出来自故宫博物院与扎什伦布寺的137件文物,不仅包括藏传佛教造像、唐卡、法器,还有历辈班禅额尔德尼与中央政府贡赐往来的精品。这些珍藏的文物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内涵的珍贵实证,展现了中华民族对待多元文化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态度,具有珍贵的历史、艺术、科技和时代价值。

  下面小编带你一起回顾一下此次展出的文物吧。

  

  这幅唐卡是佛传故事组画中的一幅,虽然画面充满了夸张和装饰意味,但是其场景很可能是表现佛从尼连禅河沐浴出来以后,要到菩提树下入定,决意悟道的场景。佛着贴体透明袈裟,衣纹细密,右手施与愿印,左手持衣角,立于树下,作欲行走状,颇有古风。前面有二人,一为俗装,可能是刈草人,着蓝色衣,束发,手捧吉祥草,后随夜叉,也背负大捆吉祥草迎面走来。佛右侧供榻和供几上,摆放五欲供,狮形香炉口中吐出香烟,袅袅升入空中,颇有汉风。供品之后也有五色光芒升入天空,光芒之中有三个童子伎乐天,作演奏状。此画有两个引人注目的特征,其一,五色光芒以极细丝线画出,密集排列,高处一端如丝线被剪断一般整齐,这种画法常见于四川德格(sDe dge)八蚌寺(dPal spung dgon)司徒班钦活佛(Si tu Pan chen chos kyi 'byung gnas, 1700-1774)风格的绘画中。其二,栏板、天空、树下、岩石、地上竹笋、阴影以蓝灰色平涂,而石几、树干、中间的地面等以淡绿色表现,加之淡黄色空蒙的远景令我们想到以司徒班钦为代表的八蚌寺艺术风格,以及深受云南丽江艺术风格影响的十世嘎玛巴曲英多杰的绘画作品。司徒班钦也跟云南有着密切关系,他的诸多风格独特的菩萨绘画,构图以及色彩运用都毫无疑问地受到来自云南当地艺术的影响。司徒班钦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设计了很多独特的图像,如八大菩萨、大成就者和佛传故事。这幅佛传故事是极为少见的一幅,充分展示了他无限的想象力,比噶玛嘎智画派在汉藏艺术结合的路上走得更为深远。因此,此幅唐卡应当是来自于八蚌寺的绘画,其年代当在18世纪左右。

  唐卡背后有墨书小字四句偈颂:sNgon gyis rgyal ba'i mdzad pa bzhin/ byang chub rdzogs sangs rgyas pa'i phyir/ rtsa (rtswa) 'tshong bkra shis rtsa (rtswa) bslang bas/ dkyil dkrung dam bca' bstab der bdud ('dud)//意为:如往昔佛之功业,为求圆满菩提果。刈草人贩吉祥草,顶礼供养金刚坐。

  

  此尊释迦牟尼佛宝相庄严,螺发肉髻,眉间白毫嵌硕大的东珠,双眉上扬,眼睛垂视,微微含笑,面庞俊朗,表现了其青年形象。面部及颈部泥金,身体挺拔,肩膀宽阔;着袒右式袈裟,袈裟贴体,样式简洁。右手施触地印,左手结禅定印,全跏趺坐于座垫上,底座缺失。

  此尊造像色彩夺目,五彩斑斓如彩虹光,完美呈现出紫金璃玛的颜色特征。璃玛是藏文li ma一词的音译,指响铜的器物。紫金璃玛配方独特,原料名贵,是清宫藏传佛教造像的珍品,其来源主要为:班禅进贡和造办处成造。两种来源的紫金璃玛名称相同,材质不同。六世班禅进贡的紫金璃玛引起了乾隆帝的注意和喜爱,乾隆四十六年(1781)之后,清宫始造紫金璃玛,不断试验,加以调整,以多种贵金属冶炼成一种珍贵的合金材料,专门用于成造佛像。此尊即是清宫内务府造办处造,制作年代应在乾隆四十六年至乾隆六十年(1781至1795)间。

  尽管故宫博物院保存有一定数量的紫金璃玛,但是经过两百多年氧化影响,许多造像已经失去了最初的光彩。此件氧化程度较低,仍可见斑斓的色彩。从其材质及镶嵌高品级的东珠、松石来看,其地位较高,现供奉于故宫博物院雨花阁普明圆觉层前殿正龛正中。通过此件造像,我们可以更为直观地看到紫金璃玛的工艺特征及高超水平。

  

  无量寿佛戴五叶宝冠,双手结禅定印、捧珊瑚宝瓶,全跏趺坐于素面坐垫上,下承莲座,每瓣莲瓣中央凹下。舟形大背光。佛身镶嵌多种宝石,背光上嵌松石装饰。封底贴清宫书写四体文白绫签,汉文为:“大利益扎什璃玛无量寿佛。”

  这尊造像与其他五十五尊同样造型的无量寿佛,一同供奉在紫禁城养性殿西暖阁佛堂的一座八面七层的紫檀木佛塔中。根据《六世班禅洛桑巴丹益希传》、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及军机处满文档案的记载,乾隆帝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宁寿宫区域营建开始前,即乾隆三十三年(1768)向六世班禅订做了这五十六尊无量寿佛,佛像图样、镶嵌宝石等材料均为宫廷提供。这些造像于乾隆三十八年完成并送回宫廷,此后一直供奉于养性殿佛堂至今。乾隆四十五年(1780)六世班禅进京朝觐,还曾亲自瞻仰过此塔此像。故这组无量寿佛,是乾隆时期宫廷审美与扎什伦布寺造像技术的高度融合,经过乾隆帝本人亲自设计,又有明确的制作时间,是清代宫廷造像及扎什伦布寺造像研究的重要标型器物。

  

  成锁观音,即不空羂索观音。观音一面四臂,分别持羂索、金刚杵、念珠、金刚钩,在现在的图像里很少找到持物相同的造像,可能是特别的传承。观音立姿站于方形台座上。因其所著佛衣未曾打开,故造像身体装饰情况不清。佛衣为清宫配做,绣工精细,上缀串珠璎珞,极具宫廷风格。另有清宫配做紫檀木重檐亭式玻璃门佛龛,龛背面阴刻四体文题记,汉文为:“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日,钦命阿旺班珠尔胡土克图认看供奉大利益扎什璃玛四背成锁观世音菩萨。”“四背”即“四臂”的误书。

  此像为典型扎什伦布寺造像,供奉于养性殿西暖阁佛堂。

  

  佛窝,又称“噶乌”,为藏语音译,多指挂在颈上或背挎式的佛盒饰物,内大多装有佛像、护法神像或护身符,是藏传佛教中常用的随身携带的护身物。

  此佛窝九成金质,圆盒状,金质盒盖上满嵌梯形同心圆状绿松石片,侧面有三条松石镶嵌的装饰带及莲花纹图案。盒盖两边有可拆卸双耳,可穿绳佩戴颈上,为护身佛盒。盒内填染青绿木雕山洞,中间供有银质绿度母一尊。度母面部泥金,右手与愿印,左手说法印,身上嵌绿松石、青金石、蜜蜡等,游戏坐于饰连珠纹和俯仰莲瓣纹的金座上。附黄纸签一张,上书汉、满、蒙、藏四体文题记,汉文曰:“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初七日,班禅额尔德尼恭祝皇上七旬万寿,递丹书,呈进大利益绿衣救度佛母古佛。” 此处“大利益”有大功德之意,根据铭文可知,这个佛窝应是乾隆帝七十大寿时六世班禅敬献的祝寿礼物。(文图资料来源:澳门艺术博物馆 中国西藏网 记者/易文文 赵佳 吕静 王东 姚浩然)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