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涉藏动态

【滇藏行日记】初见丽江:笑问您从何处来

发布时间:2024-03-29 13:26: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3月26日接近中午,我们中国西藏信息中心滇藏行采访组一行三人来到云南省丽江市。匆匆午饭过后,就赶往事先联系好的两个采访点,一个是普济村,一个是普济寺。  

MTXX_MH20240329_081439955.jpg
图为普济村 摄影:闫洁

IMG_73231879.jpeg
图为普济寺 摄影:闫洁

  普济寺就位于普济村的后山上,纳西族村民小和说,如今普济寺的后院,是他儿时的游乐场所,小伙伴们三五成群经常到这里玩耍,寺里有一位僧人就是他的好友。如今,普济寺已经完成土地确权,在这一工作中,普济寺由来已久的文化积淀,以及与周边村民的和睦关系,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互相理解、互相让步是促成确权的关键。

MTXX_MH20240329_081304943.jpg
图为如今的普济寺后院,小和口中的儿时游乐场所就是这里 摄影:闫洁

  普济寺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寺里目前的僧人都是纳西族,平日里佛事活动也是按照纳西族的节日进行安排。僧人丹增向我们介绍,在历史上,普济寺第一二三四世活佛都是纳西族,而让普济寺声名鹊起的是四世活佛——圣露活佛,寺里闻名遐迩的铜瓦殿,就是由圣露活佛重新修建的。圣露活佛是一名爱国宗教人士,1941年,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候,国民政府邀请他到重庆主持“超度抗日阵亡将士”的法会,被国民政府授予“普善法师”“呼图克图”名号。两天后,我在云南藏语系佛学院爱国爱教高僧大德陈列馆内,看到了圣露活佛的塑像。  

MTXX_MH20240329_081420398.jpg
图为云南藏语系佛学院爱国爱教高僧大德陈列馆内圣露活佛塑像 摄影:闫洁

MTXX_MH20240329_093820529
图为普济寺铜瓦殿一角 摄影:闫洁

  从普济寺下来,已是傍晚。专门找了一家米线店坐下来,我点了15元一碗的鸡汤米线,两位男同事都是35元一份的状元米线。和平时吃到的米线不同,这里的米线嚼起来有点“韧”、有点“弹”,又不同于粉条。我正在夸赞这碗鸡汤米线多么实惠,细数里面到底有几块乌鸡肉时,男士们的状元米线上来,豪华壮观让我羡慕不已。搭配烤土豆、卤鸡爪等几个小菜,我们这顿饭花了一百多元。中午下飞机和当地卓玛姐一起吃饭,八个菜,也是一百多元。 

MTXX_MH20240329_081343777.jpg
图为状元米线配菜 摄影:闫洁

  不得不说,丽江这个城市,确实出乎我的意料。  

  不论是工作中刚接触的朋友,还是一路遇到的陌生人,都很热情。往往交流到一半,才得知他是纳西族,或者彝族、藏族、普米族、白族,又或者是摩梭人,让我惊讶不已。纳西族小和说,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他们过“三多节”,会有5天假期,是法定假日。纳西族象形文字东巴文,目前仍在使用,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摩梭人杨家宾玛次尔说,摩梭人“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仍然保留着,但也要看实际情况。他家他这一辈八个孩子全是男孩,所以有三个兄弟娶了媳妇进门,家里现在21口人,老五的媳妇在主事。彝族李大哥说,他开始在丽江涉足文化行业时还没结婚,现在孩子马上高考了,21年在同一家公司,也没干够。现在天天自己做直播,想的是云南的“打跳”文化能够越走越远。  

MTXX_MH20240329_081358913.jpg
图为丽江市红太阳广场 摄影:闫洁

  吃完米线,华灯初上。白天车子经过一处广场,正中央矗立着一尊毛主席塑像,我打听着走过去。这里叫红太阳广场,建于1969年,很多游人在打卡拍照。红太阳广场对面,音乐声、节拍声此起彼伏,很是热闹。绕道过去,十来个身着民族服饰的舞者,和当地人、游客一起,围作一圈跳舞。当地人说,这就是云南“打跳”。自我介绍后,组织方借给我一套志愿者服装,允许我钻进圆圈中央,做简单的拍摄、采访。巧的是,我刚刚进去,上一首歌曲也刚刚播放完,而下一首正是藏族歌曲,藏族锅庄舞开始跳了起来。  

MTXX_MH20240329_094049439
图为红太阳广场对面云南“打跳” 摄影:闫洁

  傈僳族舞蹈、纳西族舞蹈、彝族舞蹈,轮番切换……  

  九点左右,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泛起阵阵寒意,点起的火把在风中摇曳。大家依然热情似火,在纳西族大哥的指导下,跟随着音乐的切换,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中国西藏网 滇藏采访组 闫洁 杨眉笑 龙真多吉) 

(责编: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