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河北衡水:春之花宴惹人醉 芬芳美景变“钱”景

发布时间:2022-04-06 15:06:00来源: 人民网-河北频道

  人民网石家庄4月3日电 艳丽的桃花、淡雅的梨花、热烈的杜鹃花、灿烂的油菜花……仲春时节,草长莺飞,丝绦拂堤,各色鲜花竞相绽放,放眼望去,燕赵大地尽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如今,以花为“媒”的产业新形式在河北省衡水市不断涌现,“鲜花经济”已经从单纯的赏花走向采摘等农事体验、休闲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等多个领域,成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推手。

  花开遍地香满城

  在衡水湖畔的养正梅园里,20万株抗寒梅花和着春光竞相绽放,安平县南王庄镇前辛庄村北梅基地的10万余株梅花也迎来盛花期。徜徉在花海中,红梅若霞、白梅淡雅、绿梅脱俗,密密麻麻缀满枝头,吸引了很多游客观赏拍照,别有一番风姿韵味。

  阜城县阜城镇桑庄村的700亩杏梅花渐次开放,远远望去,雪白的杏梅花连成一片,层层叠叠,美不胜收;近看,有的如碎玉般一簇簇绽开,有的朱红点点含苞欲放,向人们传递着春天的气息。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旧十里杏花香。3月底至4月初,枣强县肖张镇东李纸坊村的千亩杏花盛开,千亩杏林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娇美风光宛若仙境。从2013年开始,肖张镇已成功举办过多届杏花节,便成为了市民赏花、踏青的好去处。

  4月里,安平县杨屯万亩花海景区的3万余亩油菜花即将绽放,乡间田野将洒满一片金黄,游人可以徜徉花海,欣赏春日独特的热烈;阜城县崔家庙镇张家桥村的千亩桃花也如约盛开,成片的果园将笼罩在粉红色烟霞中,游人穿梭于桃花之间,如梦如幻。

  春暖花开,赏花正当时。湖城大地上,梅花、杏花、梨花、桃花等次第开放,给大地染上了春天的色彩,处处充满春的气息、淡淡的清香。

  精心浇灌花更香

  借赏花契机,衡水各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提升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带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少村庄已经将“鲜花经济”发展成为产业链条,让“鲜花”持续发力,变美景为“钱”景。

  深州蜜桃作为中国四大传统名桃之一,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每年的4月中旬深州都举办盛大的桃花节,8月举办蜜桃节。深州以“花”为媒,通过线下+线上两种方式同步发声,深州蜜桃的知名度越来越大。

  2021年4月,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推荐了59条“春观花”系列休闲农业线路,衡水市的“赏花踏青游”和“亲子采摘体验游”两条线路成功入选。其中,深州蜜桃观光园便是“赏花踏青游”的重要一站,在这里赏花、采摘、农事体验可“一网打尽”。

  近年来,衡水深州市坚持加快深州蜜桃国家级特优区建设,全力打造桃产业集群,形成了集观光旅游、蜜桃采摘、果品销售、产品深加工等系列产业链条。深州蜜桃成为促进当地旅游与经济、文化、生态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也逐步发展为形式多样的“蜜桃经济”,成为当地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引擎。

  据悉,目前,“深州蜜桃”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深州蜜桃产区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深州蜜桃观光园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

  花果产业富农家

  当前,正值果树春剪时节,衡水市阜城县霞口镇刘老人村的果农们抢抓农时,忙着对梨树进行剪枝和春季管护。4月,成片的梨花将陆续绽放,花朵洁白如雪、香气淡雅怡人,引得游人纷至沓来。

  刘老人村地处大运河畔,梨树种植已有几百年历史,素有“运河古梨第一乡”的雅称。近年来,村里成立了梨果产业合作社,将村内土地全部流转,改分户经营为统一规范管理,梨果品质有了极大提升。2015年,该村又与北京多维集团合作,全力打造集观光、采摘、旅游、深加工于一体的高科技示范园,注册了“百年老梨”“霞口牌”鸭梨商标,提高了鸭梨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为利用好梨果资源,刘老人村陆续成立了十几家深加工企业,开发出梨汁、梨干、梨酒、梨花茶、梨木家具等产品,进一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群众收入。同时,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业”,实现了高端梨果全部网上售卖。目前,该村农业总产值达4500余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达12500元,村集体年收入超过50万元。村民刘风义笑着说:“梨树全身都是宝!4月看梨花,从7月到11月都有梨吃,我们还有梨汁、梨酒等产品。靠着这些梨树,乡亲们都过上了好日子!”

  ……

  一年春景莫错过,灼灼芳华待君赏。春天的衡水,仿佛一个“花花世界”。花开不仅带火了赏花经济,更实现了农业生产、旅游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融合发展。

  借着鲜花盛开的春风,衡水各地通过农产品深加工获得了更高的附加值,通过旅游业获得了更广阔的增收渠道。带着馥郁的花香,群众过上了如鲜花般美好的新生活。(商帆、崔玉玲)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