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旅游

从“贫困村”到“生态宜居产业兴” 金城江里仁村成脱贫榜样

韦璞瑛 林浩 发布时间:2019-08-27 18:56:00来源: 中新网广西新闻

  中新网广西新闻8月5日电(韦璞瑛 林浩)河池市金城江区东江镇里仁村水泥路边排列着一盏盏太阳能路灯,远处房屋错落有致,山坡上郁郁葱葱。谁也不曾想到,三年前,这里只是一个基础设施落后、群众“小农意识”浓厚、掌握实用技术少、邻里争端不断的贫困村,如今随着脱贫攻坚战役的开展,已成为“生态宜居产业兴”美丽乡村。

  2016年初,刚到任的东江镇党委书记梁文协第一站来到里仁村调研,认为里仁村优势得天独厚,在城区周围还有这样一片延绵千亩的土地,应当搞生态农业,要在产业转型上做好文章。

  随后,东江镇党委班子成员和里仁村驻村工作队一边千方百计寻找合作的企业,一边组织外出南宁、柳州考察,看到先进地区农业亩产值好几万元,村民代表们大受鼓舞。

  拉脑屯率先引进的广西寿香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注入第一笔资金,群众也流转出第一期100多亩地。如今,里仁村拉脑生态果蔬农业基地在当地名气响当当,2018年获得了“河池市现代特色农业县级示范区”称号。基地建有标准大棚34个,2018年产出西红柿、蜜瓜、辣椒和苦瓜通过电商联盟投入市场,产值达44.7万元。2019年24个大棚西红柿陆续投入市场,产量约12万斤,产值约达42万元;新品青瓜种植60天即可上市,产量约1.5万斤/亩,产值约达18万元。

  里仁村党支部书记韦木调等人也带头注册成立了仁美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40户,其中贫困户13户40人,退出户6户22人。社员采取土地入股的方式将300亩土地流转到合作社,贫困户还可资金入股,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模式,实行一体化经营、规范化管理,还注册了“金城美”商标,依托电商及本地大中型超市进行推广销售,增加收益。合作社聘请部分社员当管理或技术人员,订单多的时候来务工的贫困户有20多人,一天可收入80至100元。

  在基地当技术员的贫困户农玉谷说:“如今土地流转了,我还入股了1.2万元,有了分红收入,在家门口上班有了工资收入,生活越来越好了。”

  里仁村还用活各种政策,因户施策制定不同的帮扶计划,有力促进产业覆盖,巩固脱贫成果。根据群众需求和技术水平,通过发放鸡苗、鸭苗、猪苗及桑苗、果苗等为贫困户增收补齐短板,专项补贴糖料蔗等产业,极大激发了贫困户从事种养殖业的积极性,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超过84%。

  2016年脱贫户兰亮菊今年借着奖补资金的东风,又扩种了1亩桑田。自从2018年参加农校专业培训拿了桑蚕培训证书,她对养蚕又添了一份信心:如今鲜蚕茧市价1斤19元,一年至少也是2万元的净收入了。像兰亮菊这样去参加培训的贫困户20多人,整个里仁村449户就有265户种桑养蚕,有力保障了收入来源。

  韦修尾同样是2016年脱贫户,他利用驻村工作队帮他申请来的小额扶贫信用贷款,置了酿酒设备,开启了新的人生。如今,酿酒小作坊生产红蓝酒、桑椹酒等,购买者纷纷慕名而来,生意越来越红火。

  里仁村还争取115万元资金完成建设农业扶贫产业路3条3542米,有效辐射1300亩土地面积,完善小流域农田防护堤项目建设,为产业升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里仁村村风日益文明,讲卫生、爱干净成为村民的日常习惯,该村支部连续两年被广西党委组织部评为“四星级基层党组织”,2019年1月里仁村被自治区授予“‘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示范村”称号。

  同时,该村邻里纠纷越来越少,相互帮忙的越来越多。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连续几年都有人评上了金城江区的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等,为他人着想、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热心公益成为了新风尚。

  后盾单位还出资建设了新时代讲习所,村里成立了村民宣讲队、舞蹈队、篮球队,广泛举办歌舞联欢、技能比赛等文体活动。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政策解读和宣讲,使全村形成了主动参与、奋力争先的脱贫攻坚良好氛围。

(责编: 胡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