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藏医药 > 轮换图

贾建军:援藏医疗路上的“朝圣者”

发布时间:2019-03-19 09:09:00来源: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官方健康号

  从西藏回到广州已经一个月,醉氧反应仍然伴随着贾建军的工作与生活:极易嗜睡,心脏轻微返流,并且记忆力也明显下降。“我刚问完病人问题,一转身就忘了,又得问一遍。”这些都是长时间缺氧状态所留下的后遗症。虽然身体损伤尚未修复,但贾建军还是时常怀念起援藏时期,圣洁的冈仁波齐山与西藏林芝湛蓝的天空。


(贾建军在珠穆朗玛峰大本营)

  柔性援藏,不求回报

  省卫计委2018年柔性援藏医疗队的报名通知一下来,贾建军就毫不犹豫地提交了资料,成为全院第一个报名的医生。作为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他和同院的两名护士组成了医疗小分队,在2018年5月共同前往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始了为期半年的柔性援藏工作。

  放弃广州安逸的生活,跑去偏远艰苦的西藏工作不是件容易事。但对贾建军而言,这是职业生涯中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一方面,在神秘的雪域高原工作可以开阔人生眼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了解到林芝的基础医疗条件落后,希望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去帮助林芝人民。并且贾建军认为,亲身经历不同的环境、接触不同的病人对医生来说很有必要。“只有这样你才更能体会到病人的不容易,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

  除了每日在办公室里坐诊,贾建军与其他援藏人员还会举办医学科普讲座,去到巴松措村落对村民进行义诊,并展开培训,帮助当地医生提高医疗水平。他甚至带头研究了一项妇科新技术:阴道镜检查活检,以此减少病人的痛苦。

  援藏期间,贾建军帮助一对藏族夫妇摆脱了久久不能生育的困扰;刚到林芝一个月,他遇到了一位患有宫外孕的北京女孩,林芝的医生原本要直接切除输卵管,但是被贾建军拦下了。他考虑到女孩年纪尚轻,应尽可能地保持生育几率,于是第二天为她做了手术,成功解决了难题。女孩感激不已,特意献上一面锦旗,赞其“奉献高原,医术精湛”。这些事都让贾建军内心暖洋洋的:“虽然行医是件不求回报的事,但看到病人们幸福健康,心里是真的开心。”


(病人为贾建军送锦旗)

  高原之上,双重压力

  即使做好了心理准备,高海拔的生活环境还是让贾建军难以适应。气候太过干燥,他每天都会流鼻血、咳嗽不止;紫外线强烈,哪怕是在室内也需要戴墨镜;最难受的是缺氧,多说几句话就会觉得呼吸困难,更不要提上楼梯、走远路这样的活动。回来前不久,贾建军连续两晚半夜4点多都从睡梦中被憋醒,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夜晚关窗而导致的氧气不足。“但晚上打开窗户实在太冷了,开空调又非常干燥,不知道该怎么办。”

  除了身体上的纠结与痛苦,与家人分离也是贾建军无法避免的苦楚。在贾建军发布在朋友圈的“援藏手记”中,常常能窥见他对女儿的深切思念。因为工作繁忙,他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已经缺席了太多次,每晚的视频交流成为维系父女情感的必修课。每次听到3岁小女儿在视频中委屈的哭声,贾建军都感到心如刀绞。“为了支持我的决定,家人真的付出了很多。”虽然对家庭有所愧疚,但贾建军提起援藏工作从未有过丝毫后悔:“这个经历对我来说弥足珍贵,相信女儿长大后会理解的。”


(贾建军进行义诊)

  美丽西藏,朝圣之行

  谈及对西藏的印象,贾建军由衷地感叹道,太美了。

  不掺一丝杂质的蓝天,远处皑皑的雪山,耗牛与草原,历经风雨洗礼的五彩经幡,以及友好淳朴的藏族人民,这一切都让贾建军久久不能忘怀。

  “但最美的还是那些援藏人员。”贾建军说,到了西藏林芝,才能真正感受到国家对这里的投入有多大。如此多广东援藏干部,都纷纷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投身于此,集齐人力、物力和财力,竭尽所能来帮助西藏林芝发展,今天的林芝,和其他现代化的城市几乎没什么差别。“一方贫困,八方支援。全国都是一家人,不让一个兄弟掉队,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政策的优越性就体现在这里。”

  在西藏呆久了,人似乎也得到了某种净化。贾建军坦言,这次回来能感到自己的心灵变得更加纯粹。“不会过多地计较世俗回报,只要踏踏实实地工作就可以了。”对于他来说,这段工作经历更像是一次朝圣之旅,有关医疗,有关奉献,有关信仰,有关生命感悟。

  所以在离开西藏之前,贾建军做了一件充满仪式感的事。半年前,他自费制作了一面写着“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援藏医疗队”的红色旗帜;半年后,他将其亲手埋藏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这面承载着信仰与希望的旗帜伴随着大本营的永久性关闭,永远留守于此,默默守护这片神圣的土地。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有高山的地方,也有暨南人。” 贾建军的医疗援藏工作已经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点,接下来他还将去往广东德庆县的农村基层,对当地村民进行宫颈癌筛查。在医疗和奉献这条道路上,贾建军如同一位虔诚的朝圣者,不曾停歇。

(责编: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