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藏医药 > 轮换图

做雪域高原医疗战线上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发布时间:2022-04-21 08:59: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在记者采访索珍的过程中,时常被她爽朗、健谈的性格带动地哄堂大笑。她总是用她朴素的话语讲述着她认为的“家常”。如果不是看见她身上穿的“白大褂”,还以为是在八廓街上某个茶馆和邻家“阿佳”闲聊。但就是那些“家常话”却又让人印象深刻、感动不已。


图为索珍

  “只要能把病人从生死线上拉回来我就会非常开心。”

  “护士必须要有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南丁格尔的这一句名言一直是索珍的座右铭。


图为索珍在工作时的场景

  2005年刚从西藏大学毕业的索珍便到刚刚成立的西藏阜康医院跟班学习,至此她便全身心地投身于她所热爱并决心付出一生的医疗事业当中。

  阜康医院是西藏第一家私立医疗机构,在那个人人都想端上“铁饭碗”的年代,索珍作出这样的选择让身边的亲戚朋友都感到匪夷所思。“你应该考个公务员,或者去公立医院。”那段时间索珍身边萦绕着这种声音。

  “身份不重要,在哪工作也不重要,劳动才是最光荣的。”现在回忆起当时的心情,索珍这样说到:“我当时是这么想的,并且我现在也是这样告诉我的弟弟妹妹还有我的孩子。”

  就这样经过一年的跟班学习,索珍在2006年“真正”成为了一名护士,也迎来了她第一次独自值夜班。

  “可千万别有小孩子过来输液。”心里越害怕什么,什么就会来——两个不到一岁的小孩凌晨突发疾病,需要输液。此时的索珍脑子一片空白,扎针扎了几次才成功。

  小孩的哭喊声让索珍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中:“我是不是适合做护士。”

  一大早,哭了一晚上的索珍就来到病房,当她看到两个小朋友已经基本恢复,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索珍树立了更大的信心,心中暗想:我一定要加强业务学习,去搭救更多的患者。

  2007年阜康医院成立急诊科,需要从其他科室抽调精干力量,索珍的名字不出意外的出现在名单当中。

  “死都不去急诊科”。大家总是这样戏谑的形容急诊科工作的繁重和忙碌。但索珍却是个“另类”:“我太喜欢加班了,我可以48小时不睡觉地去抢救病人。只要能把病人从生死线上拉回来我就会非常开心。我只有在值班室和我的病人们在一起才能睡得香,在其他地方,心里老是想着我的病人就睡不着觉。”

  2021年由于医院人事调整,索珍离开了自己深爱的一线岗位,转到行政岗位工作。“她哭了好几天,一直在抱怨我,为什么没有和她商量就做这个决定,她是真的热爱护士这个职业。”和索珍一起并肩作战十几年、阜康医院护理部主任李丽向记者说到。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服从组织安排,应该像一颗螺丝钉一样哪里需要去哪里。”经过了好多天的思想斗争,索珍带着一颗热忱之心奔赴了新的岗位:“我从来没有接触过行政岗位,还是要多学习,多摸索才能把新的工作干好。并且业务能力也不能丢,随时准备着再到一线救死扶伤。”

  “我穿着120急救的衣服却没能救回自己的父亲。”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阜康医院紧急成立医疗队奔赴灾区抗震救灾。索珍报名参加了医疗队,并在出发前,作出了一个对她影响极为深远的决定——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

  在抗震救灾一线,虽然组织上还没有来得及批复她的入党申请,但她已经开始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四川的32天时间里,她和她的同伴们救助了上万名灾区群众,2500名伤者的生命得到了及时保障。


图为索珍作为老党员在医院内与入党积极分子谈话

  “我们当时建立了临时的医疗点,甚至还有清创手术室。能够帮助我们的同胞度过灾难,心里面是真高兴。”讲起这段经历时索珍的脸上写满了自豪。


图为索珍在抗震救灾一线

  在索珍有了这样一段经历后,随后的几年时间里,索珍无论是业务水平还是党性修养都有了更加快速地成长。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索珍再一次报名参加医疗队:“我是党员,并且我有经验,我一定得去。”

  “去汶川的时候,时间太紧了,就特别匆忙地跟我父母告了别,我父亲也只是说了句‘去吧,我支持你’。简单的一句话让我心里更加有力量。”谈及自己父亲时,索珍脸上没了标志性的笑容,突然泣不成声:“我父亲在公安队伍工作,是一位老党员,他总是对我说:是党给了我们幸福生活,长大以后一定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为党和国家,为建设西藏做贡献。”

  2016年6月的一天,索珍的父亲突发恶疾,当时身为急诊科护士长的索珍也参与到了她父亲的抢救中,但索珍和其他医护人员尽了最大努力,她的父亲还是永远的离开了她。

  “我穿着120急救的衣服,却没能救自己的父亲。我当时心里充满了无奈和自责。”索珍说。

  在她父亲去世的第二天,很多病人主动打听她家的地址去帮忙。“他们让我又重新燃起了希望,让我更加坚定用一生去好好做一名合格的护士,用心服务好每一位患者。”

  “我不仅要治好他们身上的伤也要治好他们心里的伤。”

  “索珍阿姨,不仅救了我的母亲,更是救了我们这个家庭。”一通索珍打到四川的电话,勾起了记者的好奇。索珍饶有兴致地讲起了这个故事。

  还是在索珍参与四川汶川抗震救灾的时候,有一天,一个十三四岁小男孩满身伤痕,搀扶着他的母亲来到医疗救助点,向索珍求助“阿姨救救我妈妈吧,她已经好几天没有给我说一句话了。”索珍立即上前询问这位母亲的情况,但她对索珍的关心毫不理会甚至有些抗拒。

  后来索珍才了解到,她叫田启华,地震后,她猜测正在矿井下作业的丈夫已经遇难,女儿在学校里也失去联系,心中万念俱灰,有了轻生的念头。

  “我的视线一刻也不敢从她那里离开,生怕她做出什么傻事。劝了好几天,她才慢慢地开始跟我说话。”索珍回忆到。

  最终,索珍爽朗的性格慢慢感染了田启华,经过索珍苦口婆心地劝说和无微不至地照顾,田启华迈过了心理那道坎,开始配合治疗,积极面对。没过几天,便传来了好消息:田启华的丈夫没有遇难,女儿也联系上了。

  “当时心里就想着,我不仅要治好她们身体上的伤,还要治好他们心里的伤,让她们一家好好地活下去。”索珍说。“后来我怀孕了,在萨迦老家养胎,他们一家人还专门跑到萨迦去看望了我。我们现在就像亲人一样,时不时就要通个电话互相问候。”

  “她平时在医院就像是座桥,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桥,是医院各科室之间的桥,更是各民族同胞之间的桥。”阜康医院护理部主任李丽说:“平时在科室里,有个什么问题,大家都喜欢去找这个‘知心大姐’,她也一准能解决好。”

  有一次,一位患者和医生产生了争执。原来是患者在向医生描述病情时由于普通话不太流利,使医生对病情没有作出正确的判断,错开了一个胸透检查项目,患者认为医生是想多“挣钱”,就来找医生理论。索珍得知情况后,赶紧向患者解释,三言两语便平息了患者心中怒火,为不耽误患者治疗,还为患者找到其他医生,并协助医生为其诊治。

  “我是藏族人,我的藏语肯定没话说,并且我的普通话说得也很流利,处理这些事情比较有优势。”索珍说。


图为索珍在北京接受“全国劳动模范”表彰时拍照留念

  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西藏自治区“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劳动模范……一身荣誉便是索珍16年如一日,践行“南丁格尔誓言”,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做雪域高原医疗战线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最好见证。

  在和记者告别前,索珍这样说:“其实,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在西藏,在不同的岗位上,有着很多默默奉献的劳动者,正是有了大家的齐心协力,才有了现在幸福、美好、繁荣的新西藏。党和国家给予我‘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是一种激励和鞭策,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工作,发挥好带头作用。并且一定更加努力学习技能对得起这份荣誉。”(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佳豪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