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藏医药 > 行业动态

手把手教技术 心贴心送健康

王莉 赵书彬 发布时间:2018-08-29 09:03:00来源: 西藏日报

  “自从普外科从外科细分出来后,我们在援藏医生的指导下,成功开展了大批新业务、新技术。”山南市人民医院医生强巴旦增感慨道。

  “我儿子的病是辽宁省来的儿科专家治好的,援藏医生就是我心中的好‘门巴’。”那曲市牧民扎西说。

  西藏当地医生和群众道出了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带来的福祉。变“零星选派”为“组团布局”、变“输血”为“造血”,三年来,在中组部、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强力推动下,西藏认真贯彻落实“合理、可实现、可持续、可评价”总要求,坚持部门联动、上下协同,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推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医疗队

  来的时候是一支医疗队,走的时候留下一大批白衣天使。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多措并举、精准施策,下大气力补齐医疗人才短板。

  制定好医院人才发展规划。立足“1+7”医院发展需要和医疗人才成长规律,着眼建立一支有梯次、成建制、留得住、用得好的高水平医疗人才队伍,突出高层次人才、医学类毕业生及紧缺人才需求,受援医院分类制定了3年、5年和10年人才发展规划,提出了“跳起来够得着”的目标。

  培养好本地医疗人才。坚持“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健全完善帮带考核评估、激励保障、长期结对等机制,从受援医院挑选930名医务人员组成421个承接团队结对跟学。

  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822名医务人员到对口支援医院培训进修,重点提升诊疗能力。目前,这些人员已成为受援医院的中坚力量,“1+7”医院基本形成了本地医生手术主刀、援藏医生指导的局面。同时,着力构建涵盖本科学历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等为一体的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协调暨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多所区外高校为“1+7”医院培养医疗人才,积极协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帮助西藏规培住院医师242人,协调北京大学等10所高校定向培养医学领域硕士研究生。

  大力引进急需人才。以最大诚意、最惠政策、最优服务,广泛集聚各类优秀人才。2017年,自治区人民医院计划引进172人,实际报名人数超过1000人。从今年开始,在专项招收内地非西藏生源高校毕业生时,注重招收一定数量的医学类毕业生充实到“1+7”医院。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全区首个医疗卫生系统院士专家工作站成功落户。

  深化“以院包科”

  依托牵头单位和包科医院的独特优势,结合当地疾病谱,集中力量打造了一批适应医院发展需要、满足群众就医需求的科室。

  做实“以院包科”工作。积极推进北京协和医院等8家牵头单位和65家医院帮扶“1+7”医院164个科室。按照“支援任务不完成、结对关系不脱钩”要求,推动支援医院与“1+7”医院受援科室签订长期帮扶协议,从人员选派、技术支援、设备支持、责任落实等方面细化帮扶任务,明确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疗质量等量化考核标准,实现支援医院与受援科室“捆绑”发展、共同进步。三年来,“1+7”医院“打包移植”717项内地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援受双方共同取得重大技术突破840项,填补区域内医疗技术领域空白788项。

  建立健全科室体系。本着实事求是、突出医疗需求的原则,对“1+7”医院的科室进行规范设置,细化完善学科192个,规范二级专业分科96个,新建必需的临床和辅助性科室41个,受援医院平均增加27个科室。通过健全科室,多数市地医院以前不能开展的心脏支架置入、肿瘤手术、尿毒症血液透析等技术,现在已经能够熟练运用。

  倾力打造拳头科室。紧扣“两降一升三不出”目标,精心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群众就医需求大的科室作为重点专科予以培育扶持,先后在“1+7”医院挂牌成立45个临床医学诊疗中心,开通56个远程诊疗平台,实现前后方联动、资源共享。安排医疗技术精湛、具有高级职称的援藏专家担任科室主任或常务副主任,选聘32名首席专家牵头学科发展,推动支援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向受援医院流动。围绕“大病不出自治区”目标,确定自治区人民医院和拉萨市人民医院为“大病兜底”医院,按照互补发展的原则,重点建设了一批兜底科室。

  三年来,一批批重点科室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实现了从“看不了、不会看”到“能看病、看得好病”的历史性转变。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蒲智形象地说:“以前只敢在池塘里游泳,现在有援藏医生带,我们可以在大海里游了”。

  以改革激发医院活力

  近年来,西藏坚持把改革作为医院发展的强劲动力,瞄准靶心、狠下决心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为“1+7”医院发展扫清障碍。

  加快推进简政放权。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自治区和各地市人民医院医疗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赋予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经营管理自主权,全面下放编制使用、机构设置、中层干部任免、人员招录等权限;安排牵头单位选派的优秀专家担任受援医院院长,赋予其足够管理权,牵头负责医院综合管理、人才发展和绩效考核等工作;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1+7”医院进人工作的通知》,着力补充医院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在人员编制上予以保障,为“1+7”医院新增969名编制;出台《财政支持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的意见》,积极稳妥实施药品分类采购、带量采购、招标采购,大踏步开辟医疗设备、药品、耗材采购“绿色”通道。其中,日喀则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的明显成效,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积极向现代医院对标看齐。制定下发《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推进政事分开和管办分开,着力把支援医院成熟的管理制度移植、嫁接到受援医院。同时,探索推行银医合作,建立集预约、导诊、查询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医疗平台。

  优劳优酬,激发医务人员内生动力。研究出台“1+7”医院薪酬分配制度方案,明确医院技术劳务收入的70%以上可用于绩效分配,突出职责履行、劳务价值、技术难度、风险程度、费用控制等指标,重点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人员倾斜,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其中,拉萨市人民医院制定医院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对表现优秀的医疗人才进行奖励,干部职工平均收入增长了30%、工作热情高涨。

  强化人财物全方位保障

  近年来,西藏始终把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力量,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大力推进。

  强化组织保障。自治区党委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出台《深入扎实推进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的实施意见》。区市两级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加强统筹协调,狠抓督导检查,明确职责时限。卫计、教育、财政、发改、人社、住建等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强化资金保障。把“1+7”医院纳入自治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予以重点支持,建立稳定投入增长机制,整合财政、项目等资金26亿多元保障医院建设发展。同时,协调17个支援省市在“十三五”期间计划投入卫生扶贫资金16.09亿元,重点向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倾斜。

  强化制度保障。着眼推进常态长效,在人才帮带、“以院包科”、首席专家、考核评估、教育管理等方面,制定出台9项制度,推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逐步迈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同时,健全考核机制,为受援医院、援藏医疗人才量身定制3大类41项考核指标。

  强化党建保障。研究出台“1+7”医院党建工作意见,充分发挥医院党委的领导作用,全面加强医院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不断增强组织功能、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盯住药品采购、医德医风、人事任免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加大风险防控力度,消除廉政隐患,营造良好的医院政治生态。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