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一见就倾心?一见钟情主要源于这三个方面
自古以来,人们对一见钟情的爱情尤为向往,一见钟情在许多文学著作和戏剧、歌曲中都不少见。但是,究竟为何两人初见就能“一眼万年”呢?一见钟情的背后到底蕴藏哪些科学道理呢?今天,人民网科普就带你来一探究竟。
首先,气味和声音是一见钟情的原因之一。英国和波兰研究人员在《心理学前沿》上发表报告说,气味和声音在第一印象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人员解释,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避免极端近亲繁殖的需要,因此在寻找伴侣时,对方的气味一定要不同于自己。另外,人们需要靠声音来判断对方的情绪状态以及谁更强势。
其次,“颜值”是两人相爱的重要因素。荷兰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其实在两个人相见的最初,并不存在“爱”的感觉或者激情,所谓“一见钟情”,倒是与外表上的吸引力存在极大关联。
第三,当一个人坠入爱河时,文学家喻之为“被丘比特之箭射中”。其实,所谓的“丘比特之箭”,实质上就是人体内的“爱情物质”,又被称为“恋爱兴奋剂”。众所周知,人们体内会分泌很多物质来应对日常的生理以及心理需求,其中有多巴胺、胰岛素、苯乙胺等。人们一见钟情的瞬间,体内分泌的物质也会有所变化,其中苯乙胺最为突出,它是神经系统中的兴奋物质,一旦遇到所爱慕的人时,体内此种特质就会起作用,对方一个动人的微笑呈现于脸上,一种晕眩感便可突如其来。
此外,也有生理学研究表明,人脑中和爱情相关的区域主要有3块,一块是腹侧被盖区(又称多巴胺的精炼厂、愉悦系统或反馈回路),一块是伏隔核(又名阿肯伯氏核,是次脑皮层中的反馈回路),还有一块是尾状核(主导行为模式和乏味习惯形成的区域)。人脑中存在一条“爱情生产线”:当我们与迷人的TA相遇,腹侧被盖区大量分泌多巴胺,高浓度多巴胺让人感到极度快乐,甚至心醉神迷。这条美妙的神经信息会经过下丘脑传递给伏隔核针,并用多巴胺和血清素、催产素进行调制,写入尾状核。一见钟情一旦被写入尾状核便很难消除,这就很好理解为何一见钟情的回忆总让人终生难忘。(本文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力博士进行科学性把关。)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沉迷手机不交流,也算家暴
近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陈海仪提出,夫妻一方“一直盯着手机都不跟对方聊两句,相互不理睬”等长时间不沟通、故意疏远造成精神伤害的“冷暴力”现象,也算家暴。[详细] -
各种睡不好 中医帮你调
入睡困难多因“火”。这里的火分实火和虚火。实火多因突发事件引起,因心肝火盛导致,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彻夜难眠,心烦急躁、焦虑易怒、面红口苦、大便干等。[详细] -
住什么地方更长寿?
住得安心、舒心是老百姓的不懈追求,除了房屋的内部环境,房子所处的地段、小区绿化等外部居住环境,也与健康息息相关,甚至直接影响人的寿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