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后要养心补血,还可多吃点“苦”
过了五一假期,马上就迎来立夏节气了。老话说,“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说明现在的天气变化多,阴晴不定,忽冷忽热。按以往,立夏之后,气温明显升高,炎暑降至,雷雨增多。
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内科金涛教授提醒,眼下的天气变化,容易让湿邪侵入人体,造成胃口不佳、身体困重不爽、头重如裹、关节肌肉酸重等症状,因此,要提防暑湿感冒,对于各类关节疾病患者,如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更应引起足够重视。
春夏之交谨防暑湿感冒 大青叶、板蓝根等可预防感冒
《黄帝内经》认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换成白话文就是想要不生病,就得关注天气,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调整自身的起居饮食,以适应气候的变化。
“下雨打伞,刮风戴口罩,降温多穿点,升温少穿些,雷天少出门,我们要主动去适应天气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金涛教授说,这段时间最常见的健康问题,莫过于暑湿感冒了。
气候的多变,人体容易感受暑湿时邪,倘若还有点冷饮纳凉的爱好,那么体内的暑湿就容易为风寒所遏,疏泄受阻,因而发病。患者往往身热不扬(即身体感觉发热,可体表皮肤按上去并不热),头身困重,倦怠乏力,脾胃不和,还有的人会出现咳嗽、痰粘、流浓鼻涕的症状出现。
金涛教授强调,预防暑湿感冒的有效方法是勤洗手,尽量少用手摸眼睛、鼻子。平时饮食要清淡,避免生冷辛辣的食物,同时保持良好心态,增强自身抵抗力。
“针对体质较差的人,可服用大青叶、板蓝根等中药预防感冒。日常食物中,大蒜、姜、葱、食醋也有防治暑湿感冒的奇特功效。常见的中成药有暑湿感冒冲剂、藿香正气丸、清暑益气丸等。”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别把衰老当病治
我国正向老龄化社会快速发展,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关系着国民总体幸福。有人吃不下,原因可能是口腔功能退化、牙口不好或者是胃肠退化…… [详细] -
快走或助老年女性防心衰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一周散步、尤其是快走至少两次,每次40分钟以上,有助老年女性降低罹患心脏衰竭的风险。[详细] -
中老年人千万小心!血液黏稠有四个预警信号
火箭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胡桃红教授说,一般来说,出现以下四个预警信号,就说明体内血液黏稠度可能偏高了,中老年人以及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需要特别注意血液黏度,或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