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饮食搭配,提高免疫力,横扫百病!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病毒、细菌等),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免疫力低下的身体极易招致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因此,免疫力低下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容易生病。提高免疫力,不妨试试以下6个“法宝”。
贝类+菌菇类。锌对免疫力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贝类食物含锌丰富,其中,生蚝是冠军。如果不常吃贝类,也可以吃点菌菇类食物,如牛肝菌、香菇、口蘑等。而且,菌菇类食物除了锌比较丰富,还有生物活性物质——真菌多糖,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另外,动物肝脏、小麦胚粉、瘦肉、山核桃含锌也比较多。
肝脏+橙黄色蔬果。动物性食物如肝脏、鹅蛋黄、鱼肝油中维生素A含量非常丰富。大家都知道维生素A可以保护视力。其实,它与免疫力关系也很密切,不仅可以促进抗体形成,还有利于维持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增强抵抗细菌的能力。胡萝卜、南瓜、橘子、橙子等橙黄色蔬果中提供的β胡萝卜素可以在体内能转化成维生素A。
深绿色蔬菜+山楂。西兰花、菠菜、芥蓝、荠菜、大白菜、油菜等深绿色蔬菜;山楂、鲜枣、猕猴桃、木瓜、草莓、番石榴等水果,都是常见的维生素C高手。维生素C可以促进抗体形成,抗氧化作用还能减少外界因素干扰人体细胞平衡。
海鱼。研究发现,维生素D能增强免疫力,可降低多发性硬化症和糖尿病的风险。维生素D摄入不足会影响身体正常机能。晒太阳是摄取维生素D最便利的方式,但冬季寒冷、衣服穿得多、室外活动少,接触阳光少,自身合成有限,最好补充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鲱鱼、鲑鱼和沙丁鱼等海鱼,动物肝脏、鱼肝油、鸡蛋中含量相对较高。
动物血+肝脏。缺铁会导致免疫细胞数量减少,进而影响抗体产生,导致免疫反应缺陷。不过,补铁最好不要用菠菜、干枣、木耳等植物性食物,吸收率较低。红肉、动物血、肝脏等动物性食物富含血红素铁,吸收率高。红肉可以每天吃,推荐每天摄入40~75克(生重);动物肝脏最好每月吃2~3次,每次25克左右即可。
牛奶+鸡蛋。人体维持自身免疫力的过程中,抗体是必不可少的“武器”。而蛋白质正是形成抗体的物质基础,饮食中缺少蛋白质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有很多,牛奶及其制品、鸡蛋、畜禽肉、鱼、虾、大豆等都是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牛奶可以每天喝300毫升,大约1~2袋,鸡蛋1颗,畜禽肉每天40~75克,鱼虾每天40~75克,一把大豆(30克左右)或相应的豆制品均可。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九类人少吃点辣椒,当心加重身体负担
辣椒是很多人离不开的调味品,近几年,川菜、湘菜越来越火,几乎占据了中国餐饮业的半壁江山。辣椒味道独特,营养丰富,有促进消化、暖胃驱寒等多种健康功效。[详细] -
这10种食物不能放进冰箱?似是而非的“生活常识”
细菌量和是否受潮取决于包装 文中说,药材不宜放冰箱的理由是“和其他食物混放时间一长,不但各种细菌容易侵入药材内,而且容易受潮”。[详细] -
心肺耐力强,女性心脏好
挪威科技大学公共卫生与护理系的研究者近期发现,一种特殊的身体适应能力(心肺体适能)有助于预测心脏病发作的几率,特别适用于女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