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叹气,伤肝耗气血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长吁短叹”的习惯,有些是因为繁忙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有些则是习惯性的“叹上一口”。从中医理论来说,这种表象背后可能隐藏健康问题。
叹气其实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生理现象,也有它的好处:可使体内横膈上升,促进肺部排尽浊气,增加肺活量和血液含氧量,加快血液循环,使身体处于松弛状态,可消除悲伤痛苦、紧张焦虑及精神压抑感,从而有益于机体内环境的调节和稳定,使机体脏腑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但如果习惯经常叹气或不自觉的想叹口气,可能就是身体发出的预警。“叹气”在中医理论中称为“善太息”,与情绪波动、神经功能紊乱、阴气亏虚有关,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口唇干裂、四肢麻木等症状,是肝气不舒、阴血虚弱的典型表现。
肝郁。由于情志所伤、所欲不遂,或强烈精神刺激,导致肝气郁滞、胸中气机不利,只得靠每次叹气来使胸宇得舒。具体症状有胸闷不舒、长吁短叹、神情黯然、口苦眩晕、苔白等。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这种现象不可忽视,要积极调养。比如按摩太冲、膻中、内关等穴位,泡服佛手、玫瑰花、绿萼梅、茉莉花、薄荷、香附等代茶饮都可起到不错的宽胸理气效果。如果症状严重,可选用逍遥丸、柴胡疏肝散来疏肝解郁。
气虚。有时候一些人明明心情不错,但却经常叹气,中医认为这是气虚的表现。由于劳伤过度或久病失养,而致气虚宗气不展,欲得叹息而后快。叹气也是人体的自救反应,举个例子,郁闷的“闷”字,字面解释就是“心”被关在“门”里面,出不来,自然不顺心,所以人显得疲乏抑郁,没办法喜乐,只得通过叹气而使心情放松。人抑郁久了,会耗伤气血,所以郁者多夹虚,而阴虚也会致郁。气虚所致的叹气具体症状有常欲叹气、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质淡、舌体胖等。建议平时可多按摩百会、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位,以补气提气。也可泡服黄芪、西洋参、大枣等补气之品,或用补中益气丸等。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一周至少两小时亲近自然有助于身心健康
新一期英国《科学报告》杂志上近日发布的一项大规模调查研究表明,每周至少花两小时亲近自然,比如前往城市公园、绿地、郊外山野和海滩等,有助于身心健康。[详细] -
能量饮料会使心跳延迟
能量饮料在起到提神醒脑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潜在的健康隐患。根据美国一项新研究,短时间内饮用大量能量饮料会令血压升高,危害心脏健康。[详细] -
多喊别人名字,社交不尴尬
当遭遇社交场合中的尴尬,我们可以尝试把自己认识的人介绍给彼此,发挥“主人公”的作用,不仅能让自己放松,还能打破僵局,别人也会感激你的体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