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歌手的舞台之变:从大山到国门之外,演绎藏乡变迁
农历壬寅虎年、藏历水虎新年将接踵而至,“春晚”舞台已然成为时代记忆。但在青海高原,从高原大山到国门之外,从互联网到时下的“藏晚”乃至北京冬奥会的暖场,一代代藏族歌手的“舞台”之变,无不演绎藏乡变迁。
图为1月25日,青海省西宁市,年过八旬的藏族歌者秀日吉翻阅曲谱。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摄
说起“舞台”,藏族老阿妈秀日吉的舞台,不容小觑。从大山里出发,走向国门之外,她是那个时代的幸运儿。
“我喜欢唱歌,也没专门学过。只是跟着长辈,谁唱得好,我就跟谁唱。”对于唱歌,秀日吉好似“会说话就会唱歌”一般简单。
半个多世纪前,在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查甫藏族乡中曲加村,天生一副好嗓音,加之容貌俊俏,跳舞有模有样,秀日吉很快被排练老师看中。
没多久,秀日吉应邀到青海省会西宁市参加青海省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她从上百个节目中脱颖而出。
演出完毕,秀日吉自然回到老家,种十几亩靠天吃饭的山地,和弟弟相依为命。
此时,青海省文化系统工作人员,从省上辗转寻到中曲加村,带秀日吉去北京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
“我很高兴。唱歌能到处玩,去见世面。”年轻的秀日吉有自己的心思。1957年3月的北京之行,“我骑惯了毛驴和牛,坐汽车、火车,不知道晕了几天几夜,一路都没吃饭”。
在北京再度崭露头角,她有机会去莫斯科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
“火车站有欢迎仪式,有人过来拥抱,把我吓得往火车上跑。”秀日吉不忘调侃自己的糗事,“带队老师还责怪我,‘出发前已经给你们培训了,拥抱是国际礼仪,你咋还跑’。”
据记载,老舍作报告时,还专门点出包括秀日(什)吉在内的那个时代涌现出的少数民族艺人,称他们是“有才能的民间诗人与歌手”。
舞台越大,秀日吉越发觉得知识储备不够。参加工作后,她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民族班,同学中就有才旦卓玛,后者凭一曲《北京的金山上》火遍大江南北。
“跟同龄的伙伴们比,我十分幸运。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给了我一辈子的幸福,”说着,秀日吉双手合十,“要不然,我们唱歌、跳舞,只能在山里,最远可能走到县城。”
但与秀日吉、才旦卓玛在那个时代的凤毛麟角不同,如今,在互联网时代,藏族歌手无疑“是金子总会发光且发得更多、更快”。正如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暖场阶段播放青海藏族歌手创作的歌曲《FLY-飞》,让民众感叹,“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近些年,的确有很多藏族歌手崭露头角。歌手很多,业界也期盼着更有实力的歌手。”来自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的藏族小伙桑杰才让,如今忙着个人专辑之外,还不断给自己学习充电。
正如他在社交平台所写,“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藏语歌曲响彻冬奥会开幕式现场:民族音乐可跨越国界
“藏语歌出现在冬奥会开幕式现场,真的太激动了,对我们俩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和鼓励,也是少数民族对于国家民族团结事业作的一个小贡献。”5日,ANU成员宫巴通过视频连线向中新社记者表达了激动的心情。[详细] -
从雪山踏歌而来 藏族新生代歌手“放声”国际舞台
扎西措姆来自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梅里雪山脚下的一个藏族村庄,唱歌跳舞是当地藏族的人生“必修课”。[详细] -
青年歌唱家扎西顿珠:云南民族音乐剧未来可期
随着国内音乐剧市场逐渐升温,民族音乐剧的发展前景广阔。利用云南得天独厚的优势,打造一批受到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喜欢的民族音乐剧,用音乐的力量、民族的力量讲好中国故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