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五年】牧区厕所“变身记”
我叫夏寿林,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甘子河乡的副乡长。甘子河乡属于牧业区,这些年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惠民政策的实施,我们牧区群众的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可还是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如何在牧区推进无害化的卫生厕所?
厕所的改善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关系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全局,但一直以来,农村尤其是牧区,厕所的改善是个“老大难”问题。
我们乡户户都通了电,人畜饮水也有保障,有水有电有路,连房子都是新的,但厕所还是老样子。“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木板围四边。”我们乡的厕所多是这种简易厕所,群众都是用土或者石灰来掩埋,不卫生不说,夏天臭,冬天七窟窿八眼的,漏风,一会就冻僵了。
厕所是“天大的小事”,可要把这“小事”办实办好,又是“天大的难事”。以前,通过人居环境的改善,也建过卫生厕所,但收效甚微。前两年人居条件改善项目,包含了卫生厕所,这种厕所是组装好,直接运过来的,但在甘子河乡风一吹就倒,群众没法用。
去年,海晏县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州的决策部署,结合县户厕覆盖率现状及“高、寒、旱、散”特点,以甘子河乡为试点,科学持续推进全县农村“厕所革命”。
我们把农村户厕建设改造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并统筹谋划,切实把农村户厕建设改造这件为民利民的好事办好,着力补齐农村人居环境中农户改厕这块短板,为建设美丽乡村夯实基础,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乡村“颜值”。
去年,县上对现有4313户厕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摸清全县农村常住户籍人口现有的户厕总数、类型、使用情况及出现问题户厕数量及类型,排查出问题户厕356座,摸清了无厕户底数,并建立五项台账,为全县乡村振兴和“厕所革命”的短长期规划提供真实精准的数据资料。
群众希望用上抽水马桶,可我们甘子河乡临近青海湖,这里风大寒冷,且地域广群众居住分散,大家冬天住在“冬窝子”,夏天又搬去了夏季草场,流动性大,建抽水马桶不太现实,通过多渠道打听调研后,我们最终确定,建水旱两用双格式卫生厕所。
为保证建厕取得实效,我们乡的项目主管领导、村“两委”、驻村包村工作队通过深入到各片区、各牧户向群众面对面讲解建厕意义和补助政策,切实做好宣传动员,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参与改厕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项目实施前,我们先进了一批样板,让厂家实地演示厕所的用法,查看材质等各方面都很好之后,又召集群众,召开群众大会,征求他们的意见。
这种厕所,有两层过滤桶,一至两年内粪便由抽粪车抽出。而且这种厕所,地下挖了近2米,由四根柱子固定能抗风,给群众演示了使用方法后,大家很满意。
新厕所去年5月份开始施工,到去年10月份甘子河乡的140座厕所,全部建成投入使用。这种厕所占地小,清理起来没有负担,告别了原先的旱厕,群众都非常高兴。
“我的小孙子在县城上学,学校的厕所干净又卫生,孩子放假回家,老埋怨家里的厕所脏。现在有了新的卫生厕所,孩子别提有多高兴了。”我上门去做厕所使用的回访,热水村的群众,拉着我的手一个劲地夸新厕所好。
实行“厕所革命”,项目补助每家3390元,群众自筹300元,每户的厕所都有编号,使用过程中,有任何问题,厂家承诺都会保质保量地解决。今年听到我们还要建一批厕所,有170多户群众前来报名。
自从新的厕所建成后,各村的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大改善,还极大地提升了牧区村容村貌,有助于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乡争取要在近两年内,实现无害化的卫生厕所全覆盖,把“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青海湖北岸小城的一场厕所革命
青海湖北岸的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镇,伴随着30座公共厕所陆续建成,小县城正在发生大变化。[详细] -
青海省玉树州:全力推进“厕所革命”
玉树藏族自治州计划利用三年时间新修建2.54万座厕所,实现玉树全州厕所数量充足、分布合理、功能实用、管理有效、环保卫生、如厕文明的目标,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详细] -
青海省首个“第三卫生间”在青海湖畔建成使用
为完善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游客,近日,四所“第三卫生间”在青海湖景区建成使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