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黄河篇丨黄河畔的“吉祥娃娃”
在唐克镇白河社区,合作社社员拿着自己制作的“吉祥娃娃”合影(8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唐克镇白河社区的手工合作社内,摆放着众多精致漂亮的手工娃娃,它们服饰各异,大小不同,颇具民族风情。它们的藏族名字叫“亚一则则”,意为“吉祥娃娃”。
2016年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若尔盖县唐克镇白河社区成立手工合作社,社员们将家乡唐克镇的传统文化结合现代创新设计,与模具公司合作,设计制作了“吉祥娃娃”。大到衣料辫子,小到头饰串珠,都是经过严格挑选后,由社员们一针一线缝制而成的。
目前,合作社提供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岗位68个,社员们可以领取材料,居家制作,按件计酬,不仅大大增加了群众的收入,更打造出富含多民族文化特色的集体经济产业。
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吉祥娃娃”不断迭代升级、推陈出新,如今已远销海内外,在传播民族文化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动力。
在唐克镇白河社区,合作社社员在制作“吉祥娃娃”(8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这是8月24日在唐克镇白河社区拍摄的“吉祥娃娃”半成品。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在唐克镇白河社区,游客慕名来到合作社内参观(8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在唐克镇白河社区,合作社社员在制作“吉祥娃娃”配饰(8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在唐克镇白河社区,合作社社员在缝制“吉祥娃娃”衣料(8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在唐克镇白河社区,合作社社员在制作“吉祥娃娃”(8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在唐克镇白河社区,合作社社员在制作“吉祥娃娃”(8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在唐克镇白河社区,合作社社员在制作“吉祥娃娃”配饰(8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在唐克镇白河社区,合作社社员在制作“吉祥娃娃”(8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乙杰 摄
在唐克镇白河社区,合作社社员在制作“吉祥娃娃”(8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乙杰 摄
在唐克镇白河社区,合作社社员在制作“吉祥娃娃”(8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乙杰 摄
这是8月24日在若尔盖县黄河九曲第一湾拍摄的“吉祥娃娃”。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这是8月24日在唐克镇白河社区拍摄的“吉祥娃娃”。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这是8月24日在唐克镇白河社区拍摄的“吉祥娃娃”。新华社记者 王乙杰 摄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黄河篇|描绘黄河生态新画卷——黄河沿岸水保护见闻
在“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理念引领下,新一代黄河“治水人”通过不懈努力修复生态、提升水质、合理用水。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在黄河沿岸徐徐展开。 [详细]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黄河篇|“椰丝毯”让草原生态修复重披绿装
初秋的四川若尔盖大草原青中透黄,若尔盖县达扎寺镇多玛村废弃矿山治理点大片裸露的基岩却寸草不生,只有部分“椰丝毯”覆盖下的地表,萌发出小草的嫩叶,成为攻克生态修复难点、治愈草原“伤疤”的希望。[详细]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黄河篇|幸福河畔焕新颜——甘肃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黄河在甘肃两进两出、蜿蜒千里。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补给区,保护上游生态、为下游送去一河净水,是甘肃对母亲河的责任所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