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北州:国家公园示范州创建成效显著
自然保护地类型更加完整、体制机制逐步完善、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保护和修复全面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在全省率先启动国家公园示范州创建工作以来,按照《海北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州建设总体方案》确定的六项示范目标任务,奋力推进各项工作,国家公园示范州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对全州自然保护地的优化整合,初步建立了类型多样的各类自然保护地17处,将全州55%的国土面积纳入保护地范围,全州重要生态系统、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原真性和生物物种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以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为契机,全面提升青海湖北岸生态环境综合执法能力。深化司法与行政联动,全州18个生态管护站挂牌成立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站,在祁连山国家公园核心区和大通河流域设立7个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联络站,与甘肃省管理部门加强联动执法,有效保护青甘边界生态安全。
自然保护地基础建设全面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科研监测体系逐步构建,实现生物多样性调查全覆盖。稳步推进生态科研高地建设,全面推动“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测体系。目前,全州已设立生态学校18所,受教师生突破6000人次。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和林草长制,严格落实“以草定畜”制度,全州52.87万公顷林地、184.33万公顷草原和26.304万公顷湿地得到有效管护。青海湖北岸重点沙区林草综合覆盖度达30%—40%,局部地块覆盖度达85%以上。通过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有力改善青海湖流域和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水源涵养功能明显增强,植被覆盖度由2020年的68.95%提高到现在的69.25%,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稳定性得到有效保持。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青海海北国家公园示范州建设:空间布局更科学 生态底蕴更彰显
自去年青海海北州启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州建设以来,空间布局更加科学,基础配套更加完善,生态底蕴更加彰显,'两山'转换路径有效拓宽,生态理念深入人心,体制机制更加完备。[详细] -
青海省海北州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州建设启动
6月15日上午,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与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共建海北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州启动大会在海晏县西海镇召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