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黄河源头的野生动物多起来了

发布时间:2023-11-14 09:29:00来源: 中国环境报

  深秋时节,地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麻多乡的黄河源头约古宗列却已白雪皑皑。潺潺天泉从约古宗列的地缝中涌流而出,顺流而下滋养着延绵百里的土地。

  记者沿着黄河前行,来到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的草原深处。在路上,记者遇到了生态护林员文校和格莱江措,他们骑着摩托车,背着照相机,摩托车上捎着半袋垃圾。他们刚刚参加完县里举办的一个生态摄影交流座谈活动,走到了一块儿。

  今年50岁的藏族生态护林员文校出生于曲麻莱县约改镇,从1998年就参加到黄河源头生态环境保护的队伍中,每个月巡山3次以上,开展护草、护林、防火、清理垃圾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年来救护野生动物五六十次。“20年来,周边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看到过五六百只为一群的岩羊,一二百只为一群的白唇鹿。”文校说道。

  今年55岁的藏族生态护林员格莱江措是曲麻莱县巴干乡牧民,2013年他当上了生态护林员,现在是曲麻莱县生态摄影队的队员。2018年县上成立了生态摄影队,队员有100多人,每人每年能拍摄2000多幅作品。记者翻看了格莱江措的相机,照片拍得还真不错,岩羊打斗,鸟儿觅食。格莱江措对记者说道:“我们拍到了不少野生动物,现在的野生动物多起来了。另外,看到谁在乱丢垃圾、破坏生态也会拍下来。”

  在玉树州生态环境局“江源之窗”画面上,记者观看了黄河源头实时录像。自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以来,曲麻莱县的“生态成绩单”有了可喜的亮点:完成禁牧面积156.5万公顷,实现草畜平均面积64万公顷。据玉树州生态环境局局长多加介绍,目前已经完成投资70余亿元的三江源二期工程,自然保护区内外生态恶化区域得到有效保护。全州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底线,全面完成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16项问题整改销号,30件信访案件均已办结。

  “多年来的生态自然修复工程,让周边的黑土滩变成‘金草原’。”文校感叹道。为解决垃圾污染问题,曲麻莱县还在全州率先启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禁塑减废“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巴干乡成立垃圾清运公司,对全县陈年垃圾进行了彻底清理;麻多乡打造垃圾处理项目和垃圾兑换超市,鼓励、宣传牧民积极参与到垃圾回收中去,极大改善了县域的人居环境。

  玉树州生态环境局信息宣传科科长桑珠带领记者现场参观垃圾处理设施。他说,从2021年起,州上整合资金超亿元,全面开展全域无垃圾和禁塑减废行动,3年时间实现村级垃圾分类回收率达100%,资源化利用达到 40%以上。因地制宜打造具有高原特色的“无废城市”试点,以垃圾治理小切口作足生态保护大文章,全域无垃圾和禁塑减废行动的开展,让黄河上游的“颜值”更靓丽。

(责编: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