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色记忆里砥砺前行
1956年5月,周恩来总理看望中央民族学院各族师生。 资料图片
褪色的脚踏板,略显斑驳的钢架,标签上“MADE IN HUNGARY”的标识依稀可见。在中央民族大学校医院副院长李军的办公室一角,存放着这样一个老物件,来往的人可能都认不出这是什么,但李军却视若至宝:这是一台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为中央民族大学校医院配备的匈牙利进口X光机。
在周恩来的指示下诞生
“在中央民大校医院工作的这些年,我一直在寻找它。”轻抚这写满岁月沧桑的老物件,李军说:“那时候,中国还没有能力生产X光机,外汇又极其紧张,连省级人民医院配备一台都极其困难,周恩来总理通过国际共产主义友人为中央民族大学校医院专门配备了这台匈牙利进口的X光机。在60年前的中国,这种欧洲进口的科技设备是极其稀缺的资源。”
在中央民族大学档案馆的资料里,记载着这段历史:1956年5月14日,周恩来总理亲临学校,也就是当年的中央民族学院视察工作。周总理到校后,先后视察了大礼堂、图书馆、医务所、学生宿舍、食堂、教室、理化仪器室、实验室和少数民族文物陈列室等。在视察医务所时,周总理看望了住院的学员,并询问了少数民族学员的健康情况。他了解到,很多来北京上学的边疆少数民族学子患上肺结核,而对肺结核要做到早发现必须靠X光机。总理当即指示,一定要尽快给学校配备一台X光机。不久后,有关部门给学校医务所送来了这台X光机。
60年后的今天,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在西藏、新疆等高原环境中,因为紫外线强烈,结核病菌不易生长,导致该地区人群对结核杆菌缺乏免疫记忆,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学子来到北京后,感染结核病的情况相当普遍。医学界后来清楚了,不是少数民族孩子把结核病菌带到了北京,而是他们容易感染“北京结核”。控制结核病的传染,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结核病传播感染广、患病率高,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就会有生命危险。可想而知,这台珍贵的X光机当年在发现结核病、守护少数民族学子健康的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不仅如此,周总理看到校医务所的条件比较艰苦,当即指示要为中央民族学院师生建设一所校医院。时任中央直属机关医疗队副队长,现年93岁的王志远,1957年受卫生部派遣,来到中央民族学院,专门负责筹建一所能够解决少数民族师生医疗问题的现代化医院。当年的校医院设计堪称大手笔,60年后的今天,这所医院仍然沿用着最初的建筑格局,丝毫没有落伍和局促之感。设计的前瞻性和细节考虑之周详,仅从X线机房就可见一斑。“X线机房的面积、墙体厚度等经过严格论证,在当时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这太不容易了。”中央民族大学校医院放射科主任郭学说。
在完成中央民族学院校医院的筹建任务后,王志远返回卫生部,先后担任过北京阜外医院副院长和党委书记,但筹建中央民族学院校医院的经历在他心中始终占据着特殊的位置。他说:“校医院是在周总理直接关怀下筹建的,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总理对民大师生情深义重。”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发展
民族团结无小事。在每个历史时期,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中央民族大学党委高度重视各民族师生健康保障工作。现任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京泽在视察校医院时强调:“从一诞生就承载着红色基因的校医院,应该始终牢记使命,把党的温暖送达每一位师生身边。”
健康的保障,必须在医疗设备等硬件上和医疗人才等软件上下功夫。
上个世纪,校医院使用万东X光机,基本30分钟内出结果;新世纪之初,校医院在当时的高校中较早实现数字化,X光机更新为美国GE产品。今天的校医院,引入了德国西门子数码X光机,影像质量显著提升,时间上也更快捷,拍一张胸片不超过12秒即可完成。
2015年,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中央民族大学校医院还成功引进了一台目前全世界最顶级的生化分析仪——贝克曼AU5800。有了这台生化仪器,每年四五千人的新生体检可以当天检测,当天出结果。流水线封闭作业,机器人自动检测,质量控制严格,检验结果受到三甲医院认可。
校医院在引进专业人才方面也提出更高的标准。“近年来,医院招聘的一线大夫都是在二甲、三甲医院有过10年以上临床经验的优秀大夫。”李军说。
校医院医生杨丽容曾经在宣武医院、海淀医院的急诊科室工作过10年。她说:“来中央民大校医院工作,不仅仅是为少数民族师生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更是为民族团结奉献自己的力量。”
在不忘初心中服务各族师生
近年来,为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中央民族大学校医院开出了一系列“药方”。2013年,校医院积极寻求与北大人民医院建立医联体,学校师生无需现场排队挂号,可通过校医院医联体挂号系统直接对接北大人民医院,师生看病有了“绿色通道”。这项举措,如今成为了国家医联体推行的典范。
“北京市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人员不到100万人,其中,中央民族大学师生实现全覆盖。”李军说,公费医疗政策极大减轻了师生们的医疗负担。
“我发烧去校医院看病,没想到才花了五毛钱,我专门在微信朋友圈发了条信息,晒出单据,引来好多人点赞。”一名来自云南大理的白族学生说。
李开武,是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的一名黎族学生。他曾患粟粒性播散性肺结核并全身扩散,肺空洞几乎让整个肺烂掉,急需优质人血白蛋白修复破损的机体,而这种优质的人血白蛋白在市面上买不到。校医院协调中国最大的医药储备基地从一家在非洲的生物公司为他定购药品,最终挽回了他年轻的生命。
毕业后,李开武回到海南,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中央民大校医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现在我是一名人民警察,我会用生命来回报中央民大,回报社会。”李开武说。几年后,他专程回到学校,来到了校医院,看望这些拯救过他生命的医生们。
“比起当年周恩来总理对中央民大的关怀和期望,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李军说,“那些铭刻着珍贵记忆和情感的老物件,依然熠熠生辉,指引我们不忘初心的未来之路。”
/>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追忆十七条协议翻译工作二三事
藏文本,不是在汉文定稿后才译成藏文的,而是在一开始谈判时就提出了两种文字的初稿,在谈判过程中条文修改过多次,每一次修改都是同步进行了藏文本的修改,得到了西藏代表的认可。[详细] -
西藏的时空(TA说民族)
几百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撞击,造就了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她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详细] -
百年沧桑“红河谷”
1904年7月的一个清晨,在西藏江孜一座民居的屋顶上,英国远征军指挥官弗朗西斯·荣赫鹏指着远处的宗山城堡,对他率领的英印士兵说:“攻下这座不堪一击的城堡!”这是电影《红河谷》中再现的一个历史镜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