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史

清净化城塔:佛塔建筑的上乘之作

李德成 发布时间:2018-11-20 10:54:00来源: 中国民族宗教网

清净化城塔俗称“班禅塔”或“六世班禅塔”,即六世班禅大师的衣冠塔,是现今西黄寺最辉煌、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也是西黄寺的主要标志性建筑。

清净化城为佛教术语,含义深刻。佛经《俱舍论》言:“远离一切恶行烦恼垢,故名为清净”。《探玄记》则说:“三业(身、语、意)无过为清净”。而密宗则以无贪等垢、具一切无垢光明为清净。化城,根据佛教的观点,是佛为化导众生成佛而变化的城池。佛教认为,成佛的道路艰难遥远,佛恐众生力不能支,故于途中变化城池以供止息。因此,清净化城意即远离一切烦恼、尘垢、罪恶等,不染尘俗,能接引众生成佛的场所。

从外观上看,清净化城塔是仿印度菩提迦耶金刚宝座式样而设立的金刚宝座塔,即在一块方形的高台之上建立起五座方、圆形密檐塔,中间一座大塔为主塔,四角有4座小塔。

所谓菩提迦耶,又称菩提道场、佛陀迦耶、摩诃菩提、菩提场等,是释迦牟尼佛成正觉之地,为佛教四大圣地之一。佛陀入寂之后,有人在佛成道的菩提树之北建造了大塔(也称大觉塔)以作供养,塔四周雕有佛像佛龛等,由此形成菩提迦耶式佛塔,被各地佛教徒所效仿。在明代以后,此种佛塔建筑形式在我国各地兴起,如云南昆明的妙湛寺塔、北京五塔寺塔及香山碧云寺金刚宝座塔等,清净化城塔便是其中著名的一座。

从布局上看,清净化城塔建筑群由塔前牌楼、护塔兽、塔、塔后牌楼以及东、西碑亭组成。

牌楼呈屋宇式建筑形式,全部以汉白玉石建成,前后牌楼内外两侧均有乾隆御笔楹联,并雕有梵文六字真言和精美的“八瑞相”图案(右旋海螺、吉祥结、宝伞、法轮、胜利幢、双金鱼、宝瓶、莲花)。门上浮雕上有“二龙戏珠”图,下有“二凤腾云”图,寓意“龙凤呈祥”。

过塔前牌楼中门,有石阶直达于金刚宝座之上。金刚宝座高约3米余,四周共有12个角。座上四周有玉石护栏,座面上建有五塔,正中是藏式主塔建筑,该塔由基座(须弥座)、塔阶、宝瓶、塔刹和塔顶宝莲组成,整个主塔塔身高约20余米,连同金刚宝座一起,整塔高24.82米。

宝座之上的主塔塔基也称须弥座,底层为塔台,依塔势呈八角形。8面外侧均雕有凤凰和莲花图案。塔台台面之上以花纹和“卍”字吉祥符号相饰。须弥座底层装饰着卷草、莲瓣、云彩、蝙蝠等纹饰。

须弥座正座呈八角形,每角各有一位力士造型,其身体呈半蹲姿势,双手向上托举,像在托起宝瓶(塔瓶)、塔刹等塔身建筑。力士在藏传佛教中属于“六灵捧座”之一,佛经上说,捧举诸佛宝座的有6种灵物雕像,称为“捧座”,即雄狮、大象、宝马、孔雀、共命鸟、力士。

须弥座的8面各雕有一幅佛陀传记故事图,是整座佛塔雕刻的精华部分,画面人物、动物、景物细致生动,呼应配合,形象地反映出了释迦牟尼从降生到圆寂一生的重要活动,是我国建筑家创造性地吸收外来文化所创造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完美而精湛的雕刻艺术品。

须弥座之上是塔阶部分,塔阶之上是宝瓶部分,也称塔瓶。宝瓶四周雕有巨大的“八大菩萨”立像,自左向右依次为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除盖障菩萨、虚空藏菩萨、弥勒菩萨和普贤菩萨。

宝瓶之上是塔刹部分,为圆形十三相轮造型,意为法轮,底大上小,层层上拱,直冲塔顶。最上塔顶以镏金铜顶莲花装饰。其上为上小下大的两个珠状物,正像两朵尚未开放的花苞,称为宝莲,象征着佛法清净无染。

主塔四角的4座小塔,其规模及造型、装饰相同,均为八角密檐塔,塔身刻有汉文经咒,分别是西南小塔为观音大悲咒、西北为药师本愿功德经、东北为金刚经、东南为楞严咒。

清净化城塔距今已有220多年的历史,目前仍保存完好,殊胜庄严,整个建筑是汉、藏及印度佛教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主塔的结构和形制是藏传佛教覆钵式佛塔的建筑式样,而整塔的布局及总体结构则是采取了印度的菩提迦耶式,塔上花纹装饰、图案造型等却都是我国汉族艺术的传统手法。这种三位一体、融汇诸家艺术风格的建筑,是我国清代佛塔建筑艺术上的杰作,也是边疆民族同中原民族亲密凝聚的象征。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