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发现】青藏科考刷新世界纪录!人类4万年前已登上青藏高原
中国西藏网讯 今天(11月30日)凌晨,美国《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中国古人类学家的最新发现:人类早在四万年前就登上了青藏高原,适应了高海拔极端环境!
上午,中国科学院、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了这一项重大学术研究成果:考古学者在藏北羌塘高原发现一处具有原生地层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尼阿底遗址(Nwya Devu),证实古人在距今4-3万年前就已经踏上青藏高原的高海拔极端环境地区,在世界屋脊上留下了清晰、坚实的足迹!
图为尼阿底遗址位置。图片来源:文汇APP
图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介绍尼阿底遗址发现及研究成果。摄影:孙自法
西藏尼阿底遗址刷新史前人类最高、最早栖居纪录
尼阿底遗址是西藏首次发现的具有确切地层和年代学依据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它的发现将人类首次登上青藏高原的历史推前到四万年前,书写了人类挑战与征服高海拔极端环境的新纪录。
同时,这项发现也改写了世界范围内史前人类征服高海拔极端环境的最高、最早的记录。
此前人类活动的最高遗迹,是发现于安第斯高原的Cuncaicha岩厦遗址,海拔4480米,年代为约1.2万年前。
图为科研团队正在藏北羌塘高原进行尼阿底遗址发掘。图片来源:文汇APP
历时8年,八上青藏高原的艰辛科考探索
完成这项令世界古人类学界振奋的发现,中国古人类学家付出了多年的艰辛。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从2011年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张晓凌博士带领的科研团队,八上高原,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合作,克服了高寒缺氧、交通不易和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等困难,开展了多年系统的考古调查。
图为尼阿底石器组合。图片来源:文汇APP
该项研究的最大挑战是年代测定
人类最早何时扩散到高原腹地?这个问题一直为学界和大众所关注,但是悬而未决。
“青藏高原风化剥蚀严重,人类活动的证据难以在地层堆积中完整地保存下来。”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高星说,以前在高原边缘的青海地区(海拔3000-3500米)发现过一批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但在西藏只有地表采集的石制品,未能发现有地层依据、年代明确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高星强调,本次发现的尼阿底遗址有连续的地层和可信的年代数据,所赋存的信息弥足珍贵。
由于在尼阿底遗址没有发现动物化石和木炭等便于测年的样品,课题组在埋藏遗物的地层中系统提取了石英砂开展光释光测年,经过三年多次取样、测量测试和分析校对,最终获得可信的年代数据。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指出,这项成果对于探索早期现代人群挑战极端环境的能力、方式和迁徙、适应过程,对于研究西藏地区人群的来源与族群的形成,推动西藏地区文物、文化资源的发掘、利用和传承,具有极其重大的科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他希望参加此项研究的全体科学家和科研团队,继续积极与西藏自治区深化合作,更多揭示高原人类进化和对环境的适应历史,探索研究其中的机理和原理,为预测未来高原人居环境变化做出更多贡献。(中国西藏网 综合/李元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两代人的40年生活变迁
在西藏山南市乃东区乃东居委会退休基地,记者见到了丹增曲珍和她的家人,她正在家里做家务,个头中等的她说起话来目光炯炯有神。[详细] -
“见人、见物、见生活”拉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
11月29日下午,由西藏拉萨市文化(文物)局主办,拉萨市非遗办承办的拉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在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举办。[详细] -
扎根雪域边陲逐“梦”奋进的六年
“中国梦”是希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我们雪域儿女也将为建设好社会主义新西藏,确保西藏实现长期稳定、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进而更好助力实现“中国梦”而奋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