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史

拉萨烈士陵园里的缅怀

王媛媛 发布时间:2019-04-08 09:15: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如同这个仲春与暮春之交的节气一样,4月5日上午,拉萨的天空湛蓝如洗、万里无云。在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郊的烈士陵园里,民众或手捧花束,或手拿祭品,有组织或自发地来到陵园,缅怀先烈,寄托哀思。


图为拉萨烈士陵园。摄影:索朗加措


图为民众有组织或自发地来到陵园,缅怀先烈。摄影:索朗加措

  一座墓碑前,一位老人盘腿而坐。面前的祭祀品已经燃尽,偶尔的微风带起一些烧尽的纸屑,老人却仍不愿意离去。

  老人名叫陶海明,他祭拜的是他的父亲,一位名叫陶应禛的烈士。1950年,陶应禛在青海省西宁市入伍参军,跟随部队从青海入藏,从此便扎根于此。1960年11月,在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工作的陶应禛因为叛乱牺牲。

  “那时候我才刚出生不到5个月。”一边回忆,老人一边拿手纸擦着眼泪,他甚至还特别抱歉地对记者说:“对不起,我心情不好。”

  每年都从西宁专程到拉萨祭拜父亲的陶海明是搭乘火车昨天刚到的拉萨,墓碑前的水果、面点、白酒等祭祀品都是他从家里带来的,装了满满一个纸箱。对于父亲的记忆,他的印象已经不是那么深刻了,那些随着时钟滴答而过的短暂时光也都是从长辈们口中听到的。

  “家里有几张父亲的老照片,平时都是收起来的,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请’出来。儿子小的时候看到那些照片,也会问起。我们都很清楚,父亲已长眠在雪域高原。” 语毕,老人望着眼前的墓碑,思绪飘离。

  在这座国家级烈士纪念陵园中,还有一千多位像陶应禛一样的英烈长眠于此。在西藏和平解放、川藏和青藏公路建设、自卫反击战等重要历史事件,以及西藏解放后的各个建设时期中,他们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生命。

  站在儿子旦增阿旺的墓碑前,央珍早已泣不成声。从小就憧憬着部队的旦增阿旺2007年6月入伍,生前是西藏公安边防总队吉隆边检站的一名中尉。2009年9月19日,他在执行任务中因抢救人民群众不幸坠入悬崖牺牲。一想到儿子,央珍就哭着说:“他从小就乐于助人,心地善良,哪里有困难就希望去帮忙,我们一家人都以他为荣。我们都特别想念他。”

  拉萨烈士陵园里,还有民众手捧黄白两色的菊花、手提装满祭祀品的口袋不断走入陵园中祭祀缅怀。苍翠松柏中,掩映着一座座墓碑,也掩映着一颗颗追思的心。(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媛媛 索朗加措)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须臾莫忘“挖井人”

    西藏,无数人心目中的“诗和远方”。”孔繁森三次进藏,第一次进藏援助西藏日喀则地区岗巴县,他就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详细]
  • 纪录片《克松人家》——我们走过60年

    白玛扎西是克松村一个头脑灵活的农牧民,他既在田间劳作,同时还奔走于另外几个县的装修场地。《克松人家》是山南市委宣传部为了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历经一年打造的献礼片。[详细]
  • 清明祭英烈 奋进新时代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追忆60年峥嵘岁月,我们致敬那些在各个历史时期为西藏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奋斗牺牲的革命先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