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史

隆亚村,走出深山书传奇

公保安加 发布时间:2020-09-16 09:48:00来源: 青海日报


隆亚新村全貌。记者 索南加 摄

  旭日刚爬上山顶,将隆亚村平缓的后山染成金色,扑鼻的奶香早已飘满关布贡保多杰家温暖的客厅,这昭示着又一个忙碌的日子开始了。

  如今,村里各产业“摊子”铺得越来越大,关布贡保多杰作为村支部书记,他已经很难再有悠闲自在的时候,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风光互补发电项目、短期技能培训……这些关乎全村利益的事情都需要他和村两委成员操心。

  隆亚村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西北部的上贡麻乡,在脱贫前,村里212户牧户中,有68户贫困户248名贫困人口,是甘德县14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村里草场最大的一户也就只有67公顷,贫困户里没有草场的将近占三分之二。”隆亚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刚说道,和青南高原诸多“穷村子”一样,曾经的隆亚村交通闭塞、居住条件差、草场面积小,而且草原生态日渐退化,在牧民逐步增强的生活需求面前,传统生产方式显然无以为继。

  直面如此窘境,改善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无疑成为让牧民脱贫致富的第一要务。为此,2016年,隆亚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被提上了日程。但即便如此,村里许多贫困户已捉襟见肘,不少牧户甚至拿不出易地扶贫搬迁所需的1万元自筹资金。为此,同时担任中国农业银行甘德县支行行长的王刚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利用行业优势,为6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争取贷款,不仅解决了搬迁问题,还为村里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注入了资金。

  “青南高原风力大、光照时间长,做‘风光互补发电’的文章,应该也能赚取一点收入。”王刚和驻村工作队用争取到的1000万元扶贫产业贷款,和甘德仁和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出“政府增信+风光互补发电+建档立卡贫困户”模式,在隆亚村安装了8kW风力发电机组70台,在贫困户易地搬迁户院内修建了阳光房,安装了太阳能光伏板。

  如今,光伏发电已启用,风力发电机粗壮的桨叶也将在近期运转起来,隆亚村“棚上搞光伏、棚下种植药材、路边搞风力发电”的立体式产业扶贫的计划将变为实实在在的现实。

  “项目完全投产后,我们打算优先招收村里的贫困户,免费培训,让有意愿的贫困人口参加风电工作,通过风电岗位得到稳定的工资性收入。”说起风光互补产业,王刚的话语里充满了底气。

  8月20日,跨过缓缓流淌的当曲河走进隆亚新村,藏式院落分布在四通八达的硬化路两侧,整齐排着队的白柳树干上垂着长长短短的新枝,两排即将投入使用的风力发电机在半空中时不时“甩尾转头”,新建的公共汽车站屹立在村口,覆盖在家家户户“阳光房”顶的光伏电板正贪婪地吸吮着阳光。

  告别了山里简陋的土坯房,搬迁到当曲河畔的新院落,对54岁的村民索吉来说,这不仅改善了他们一家居住条件,还让她学会了种植药材和蔬菜。跟着索吉走进院里,依着西侧砖墙而建的温棚最能勾起陌生人的好奇心——约莫70平方米的温棚,厚厚的玻璃顶棚“顶”着一面面光伏电板,同样厚实的玻璃面板,挡不住里头正含苞待放的芍药的美丽风姿。

  踱步索吉家客厅里,炉火烧得正旺,梨木色地板革、洁白的墙面一尘不染,藏式组合家具被她擦拭得锃亮透光,实木茶几上摆放着水果和各色糖果。

  “搬来的这两年里,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最开心的莫过于儿子成家立业。”因为没有草场,家里条件差,以前,索吉常常为儿子的前途发愁。而今天,儿子和儿媳出门打工,索吉就将家里的5头牦牛寄养到亲戚家的草场上,自己当起生态管护员,拿着工资,余下的时间负责打理家务,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放牧牛羊是牧人们最为轻车熟路的营生,4年前借助生态畜牧业发展资金200万元组建的合作社,如今,每天至少往玛沁县大武镇输送1250公斤牦牛鲜奶,年收益达到20万余元。

  除此之外,隆亚村还整合了2017、2018年度的扶贫产业到户资金124万元,投资建设饲草基地,购置设备和草籽、建起畜棚,利用黑土滩种植饲草,取得了生态保护和增收致富的双赢,在当年实现了分红135500元。

  提及饲草基地,第一书记王刚不禁回忆起第一次种植饲草时的情景。那是2017年,村支部书记和几名牧民代表赶往同处青南牧区的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和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观摩学习,两天的观摩,不仅看到了畜牧业转型发展的先进路子,还激起了他们创业的信心和内生动力。

  在原单位处理完手头的紧急工作,回到村里王刚发现,他们已“自作主张”正在试种饲草。“要说变化,除了眼前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更多的是牧民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王刚说道,摒弃了抱残守缺的旧习,抱团创业、竞相出门谋出路,牧人们的这一大变化让驻村工作队轻松了不少。

  行走在甘德县广袤的牧野上,每一条奔涌的河流畔,每一座平缓的山坡下,几乎都能遇到一个欣欣向荣的新村,讲述着牧人们冲破思想的迷惘,奔向小康生活的一个个传奇。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