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提问:脱贫攻坚之后西藏农牧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中国西藏网讯 6月22日,中国记协举办线上新闻茶座,邀请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云、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扎洛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拉先加,围绕“新时代西藏的发展变化”主题与中外记者进行交流。
图为记者提问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扎洛
在提问交流环节,中国西藏网、香港中评社、新华社、央视新闻频道、北京日报等媒体记者就有关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先后提问,由与会专家学者作答。以下为我网记者提问实录:
中国西藏网记者:扎洛所长,您好。请问脱贫攻坚之后西藏农牧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谢谢!
图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扎洛答记者问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扎洛:谢谢王记者,我想过去几年西藏农牧民变化最大的就是取得了脱贫攻坚的胜利,消除了贫困面最大的人群的贫困问题。我自己因为从1993年开始到西藏去做调研,可以说一直经历了西藏从非常贫困到目前进入小康的这样一个过程。我们一路走过来会发现西藏的村庄、西藏老百姓的住房经过了几轮改善的政府行动,从2006年开始我们有安居工程,实施了差不多有三轮。然后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又启动了新一轮的住房改善工程,最新的我们刚刚完成的是西藏边境地区小康村建设。我们基本上全部完成西藏农牧民的住房改善工程。
我们通过脱贫攻坚使西藏收入最低的26万多人的收入也达到了一个平均数。我想这个对西藏应该说是一个很大的成就,我们无论在西藏的任何一个角落,今天不会再看到没有住房、没有解决温饱等等这样的一些现象。我想对于西藏这样一个环境极为恶劣、过去交通条件也不是很好的地区能够在现有条件下实现脱贫、实现全面迈入小康是一个非常可喜的成就。谢谢!(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智霖)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在平均海拔5300米的亚热 他们化作一座座界碑
结束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嘎县昌果乡的采访后,时间已经过了下午五点,“大美雪域边关行”采访报道组又前往日喀则市仲巴县的亚热乡。[详细] -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藏学界干在实处(下)
青海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何爱民关注了作为城市边缘拆迁村庄代表的青海省西宁市陶北村的乡村振兴实践。[详细] -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藏学界干在实处(上)
成都师范学院教授陈波、阿坝师范学院助教李金吉都注意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藏族传统体育文化元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