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电子纹身”问世 可监测人体关键健康参数
在英国《自然》旗下《柔性电子》杂志13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中国和美国科学家介绍了一种低成本制造“电子纹身”传感器的方法。这种新的金属传感器厚度仅千分之一毫米左右,可监测人体关键健康参数,如心跳、皮肤温度等。其直接贴在皮肤上,灵活贴合皮肤纹理,不会阻碍正常出汗或受身体运动影响。
“电子纹身”是通过一张类似纹身的贴纸将心电、肌电等多种身体信息传输到终端,无论在医疗还是人机交互领域都有极大前景,也被认为是可穿戴设备的终极传感器形态。但目前,利用无机电子材料制造“电子纹身”的常规方法,成本高且十分耗时。稍早时间新开发的“剪切—粘贴”方法已经简化了这种工艺,使成本下降,不过“剪切—粘贴”方法要求将“电子纹身”传感器贴在医用胶带上,因而增加了其厚度,降低了透气性。
鉴于此,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鲁南姝、中国华中科技大学黄永安及他们的同事,此次改良了这种方法,制造出低成本的网状“电子纹身”,总厚度仅1.5微米。他们首先将一块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制成的塑料薄片(1.4微米)压到一张临时纹身转移纸上,然后再将一块金粒子薄膜涂在塑料薄片上。之后,研究人员利用类似于可以将纸、乙烯基材料和其他材料切割成自定义形状的计算机控制的刀,将其切割成“电子纹身”;然后就能像临时纹身一样,贴到人体皮肤上了。
这种无胶带的设计具有较高的透气性和灵活性,可用于测量皮肤含水量和温度以及心电信号——由此可以得出心跳和呼吸率。研究人员表示,无胶带“电子纹身”代表着人们离一次性可穿戴技术又近了一步。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他们用双手托起北斗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在天道酬勤的新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里,广大科技工作者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科技创新捷报频传。[详细] -
中国火箭海上发射将于今年"首秀"
记者今天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由该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将于今年实施海上发射演示验证,这有望成为我国运载火箭的海上发射“首秀”。近年来,近赤道、低轨道倾角卫星的发射需求日趋旺盛。[详细] -
中国碳卫星获得首幅全球叶绿素荧光反演图
记者28日从中科院获悉,中科院遥感地球所研究员刘良云团队利用我国发射的碳卫星数据,开展了全球植被叶绿素荧光卫星反演研究,成功获得了2017年下半年的全球叶绿素荧光产品。2016年12月22日,我国发射了首颗二氧化碳观测科学实验...[详细]
- 《指环王》女粉丝飞往新西兰拍摄地还原电影场景
- 你看起来很美味!变色龙突袭欲吃掉主人眼睛
- 韩总统称日方不能说慰安妇问题结束 促其由衷反省
- 朴槿惠得知被求刑30年毫无反应 将接受心理辅导
- 美校园再传枪声:高中教师在教室内开枪 未致伤亡
- 2018全国两会:记者排队领证场面壮观
- 马鞍山市新增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 "金融服务新旧动能转换"财智对话视频访谈开播
- 马路护栏吞噬生命绝非简单意外:城市管理者的责任
- 课外读物盗版和错误齐飞 寒假作业频现知识错误
- 校园足球如何提质增效 实现更高程度的普及
- 突破100亿元 中国电影2月票房创纪录
- 英国近五万名儿童失学 呼吁政府建立全国数据库
- 海归科学家: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做点事很光荣
- 《三块广告牌》首映 陆川:把最残酷和最温暖放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