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兰岛冰盖下再现巨型陨石坑
《麻省理工技术评论》网站发布消息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确认格陵兰岛冰盖下新发现陨石坑直径超过45.4公里宽,距离几个月前发现的Hiawatha撞击坑只有183.5公里。
因Hiawatha陨石坑的成功识别,NASA决定投入额外资源,继续调查格陵兰岛冰下世界。NASA冰川学家此次使用地形图、卫星图像和雷达扫描来分析该区域。他们发现基岩中有一个扁平的碗状凹陷,被一个高高的边缘和特有的中央山峰包围,这个山峰在陨石撞击后形成在坑底。
随着时间的推移,该陨石坑已经大大缩减,这让科研团队认为其应形成于十万年到亿年前。同时也表明,它可能与更年轻的邻居Hiawatha陨石坑并非同时形成。
据报道,这是人类在地球上发现的第三对彼此靠近的陨石坑。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冰川学家乔伊·麦克格雷格说:“我们从陆地、空中和太空中,用不同的方式对地球进行了调查,有机会发现这样奇特的成对陨石坑,真是令人兴奋。”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土卫六神秘大气层或源于其内核有机物
美国科学家揭示了土卫六最大的谜团之一——其上稠密且富含氮气的大气层的起源。他们的新研究认为,土卫六大气层或源于该天体内部的有机物。[详细] -
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被准确复原
研究小组首席研究员莫莉·兰奇表示,该项目弥补了希克苏鲁伯小行星研究领域的空白,首次模拟了海啸从冲击到波传播结束全过程。飞扬的粉尘悬浮在大气中,遮挡了太阳光,地球表面多年间不见天日,导致大量物种灭绝。[详细] -
有机分子可在非生物环境下形成 科学家模拟地外条件造出脱氧核糖
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天文学研究,在实验室的标准天体物理学条件下,美国科学家在紫外线辐射冰混合物后产生的残留物中,检测到了2-脱氧核糖(DNA的糖组分)和若干脱氧糖衍生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