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将“上岗”参与“中国天眼”运维
3月4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科技厅副厅长林浩透露,在“中国天眼”正式投用后,一批机器人将“上岗”,参与日常运维。与此同时,在“中国天眼”核心区,也将装上安防智能系统,以实时对电磁干扰进行监测和预警。
据悉,“中国天眼”将于9月底完成国家验收,涉及工艺、档案、设备等方面。目前,在最为关键的工艺系统,16个验收指标中,灵敏度、指向等12个指标已满足或超过国家验收标准。去年,贵州本土大数据企业易鲸捷牵手“中国天眼”,为FAST早期科学数据中心提供核心数据库支撑。为了加强对“中国天眼”电磁环境的保护,贵州还成立了专门的保护法庭,出台了新管理办法,规定在30公里宁静区内,违规处罚最高达20万元。截至目前为止,“中国天眼”共发现脉冲星55颗、优质脉冲星候选体80颗。
林浩说,为了确保“中国天眼”在正式投用后的良好运行环境,经和科技部反复沟通,贵州省科技厅提出“帮助FAST构建整个智能运维体系”的总体构想,并得到了科技部的大力支持。目前,针对科技部拟定的“重大科学基础设施FAST运行维护作业机器人系统”重点研发计划,FAST运维单位正在牵头开展可行性方案编制,并将吸纳国内相关行业领域的优势团队共同参与项目申报和实施。
根据要求,针对FAST在激光靶标、索驱动钢丝绳与滑车、馈源接收机、液压促动器、环境监测与整治等运行维护需求,将研制系列化运行维护作业机器人及支撑系统,实现大坡度及高落差下球反射面的激光靶标维护、坡面植被清理、干扰自动检测、周界安防等作业。“中国天眼”核心区周界安防智能系统,也将实现多个入侵事件识别和定位功能。林浩表示,项目实施后,国家将安排不低于5000万元的专项经费,贵州省科技厅也将根据有关政策予以匹配支持。机器人的“上岗”,将发挥人工维护所不能达到的精度,届时,FAST运行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运行维护将更加智能高效。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贵州对“天眼”宁静区加大管理力度
近日,贵州省公布了《贵州省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电磁波宁静区保护办法》对中国“天眼”30公里宁静区进行梯度式管理和保护。[详细] -
“吵”出来的中国天眼
“把SKA弄过来,弄死你我,都弄不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