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组建动力蓄电池循环利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5月8日,甘肃省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循环利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兰州成立。联盟旨在构建完整的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和信息化关联体系,推进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运行和管理,促进电池高效利用与无害回收。
按照动力电池5到8年的寿命周期,2018年全国动力电池将进入大规模退役阶段,弃之不顾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甘肃作为国家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地区之一,主动瞄准动力蓄电池巨大的回收价值和市场容量,力图突破新的产业关键点。“站在技术创新的制高点上,梯次利用和新能源消纳紧密结合,把生态循环产业做大做强。”联盟成员单位兰州兰石恩力电池有限公司技术专家戴翔说。
记者在兰州新区现场获知,联盟将整合新能源动力蓄电池回收产业链上的企业与高校院所资源,联合突破废旧电池再生利用关键技术和通用装备。发挥“一带一路”区位优势,集中力量解决制约甘肃及周边地区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逐步推进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制定,探索新型市场化商业模式,完善退役动力蓄电池的合理有效管理。“通过创新驱动与资本驱动,形成高效的回收网络,打造标杆企业和商业集群,努力建设兰州新能源蓄电池回收基地,力争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示范样板。”甘肃省工信厅副厅长程学钦表示。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甘肃科技成果评价:“运动员”不当“裁判员”
“经评价,该项成果技术成熟度13级,潜在利润较好;技术创新度5级,技术先进度4级,潜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3月30日,拿着由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出具的科技成果评价报告,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副总经理付金华吃下了一...[详细] -
甘肃“晒”出科技创新成绩单
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突破50%,步入国家科技创新第二梯队;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至52.2%,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163亿元,6220个贫困村实现科技特派员全覆盖,“黄金30条”落实省级奖补资金8786万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