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生境让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大不相同
喀斯特地貌环境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0%—15%,在我国西南地区,有大面积连片分布的喀斯特地貌。近日,中外研究人员合作,阐明了喀斯特森林与附近非喀斯特森林植物叶片结构及面对环境胁迫、光合作用等相关机制的显著差异,为喀斯特生境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受破坏生境的生态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喀斯特地貌环境下的物种多样性较高,特有种丰富,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生境,受到破坏之后较难恢复。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树木年轮与环境演变研究组付培立副研究员与广西大学、西澳大利亚大学等研究者合作,以喀斯特森林和非喀斯特森林中的40种植物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叶片氮、磷元素含量,解剖结构特征、气体交换能力,以及这些性状的关联关系在两种森林类型间的差异。
研究发现,与非喀斯特森林植物相比,喀斯特森林植物具有较高的叶片磷含量、较厚的叶片上下表皮厚度,以及较高的叶片光合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这里的落叶植物与常绿植物相比具有较高的氮、磷元素含量,并具有较强需光能力的叶片结构、较高的叶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比,因此落叶植物可以在雨季具有获得较强的光合碳积累能力;而在非喀斯特森林中,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的叶片功能性状没有显著的差异,这可能由于干旱和水分胁迫不显著,以及相对较低的土壤磷含量,没有导致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差异。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穿越暗河溶洞 贵阳“喀斯特”地铁即将开通
11月22日,贵阳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贵阳轨道1号线即将在12月1日投用。[详细] -
靠疏水基团,纳米海绵“吸走”柴油泄漏
柴油在开采和运输的过程中,经常会泄漏到水体和土壤中,造成环境污染。一项新研究有望能快速地清除泄漏的柴油,修复被污染的水体和土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