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新动能,深刻改变产业供给(人民时评)

陆娅楠 发布时间:2019-05-21 13:21:00 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外部经济环境总体趋紧、国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好于预期,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功不可没

  为新动能的生长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让一切创新的活力充分涌流,让一切创造的动力竞相迸发。如此,中国经济才能花开四季,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舒展今日中国的经济画卷,新动能所演绎的神奇篇章跃然纸上。

  在福建,几十万吨鸡粪每年被转化为2.1亿千瓦时电;在陕西,空间大数据技术精确统计每一棵苹果树开花的数量,让农民胸有成竹;墨子“传信”,嫦娥“奔月”,北斗组网,磁浮竞速……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创新的回响格外嘹亮,新动能正在汇聚起强大的发展势能。

  中国的新旧动能转换,正在以看得见的方式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正如国际媒体所言,“在大众创新的推动下,中国正变成高科技的巨大实验室。这让中国在过去5年里从质量上而非数量上变成了大国。”的确,在外部经济环境总体趋紧、国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好于预期,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功不可没。

  动能转换来自“别开生面”。更轻薄的运动装、可变形的柔性屏、能美颜的自拍手机……这些新产品、新产业的加速孕育、快速迭代,恰与高质量发展需求无缝对接。一季度,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4%、9.4%,增速均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城市轨道车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分别增长153.7%、54.1%和48.2%。近14亿人对美好生活的“刚需”,就是做大蛋糕的不竭动力。

  动能转换也来自“取长补短”。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拼成本、耗资源的粗放发展老路走不通,也不能走。中国制造由大到强,既要充分发挥产业体系完整的传统优势,更要夯实根基,破除瓶颈,补足短板。近年,我国研发投入强度已超欧盟初创15国的平均水平,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速大幅高于制造业投资增速,以中高端消费品、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为代表的新动能,正引领实体经济加快结构优化升级。

  动能转换更来自“此消彼长”。“腾笼”才能“换鸟”。过去三年,中国累计压减粗钢产能1.5亿吨以上,退出煤炭落后产能8.1亿吨,旧产能的淘汰为新动能腾挪出巨大空间。如今,中国每天新登记逾1.8万家企业、1年诞生8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市场年成交合同额逾万亿元……一位位材料、医学、信息技术界的创业典范跨界合作、携手前行,使新动能快速崛起、加力融合,更加焕发出市场的勃勃生机。

  动能转换有赖于改革发力。要让创新引擎转得稳,转得持久,还是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在八字方针上下足功夫算细账。如果将中国经济比为一座大花园,算清“巩固”的减法,方能去芜存菁,给新芽破土留足空间;做好“增强”的加法,犹如杀虫除草,可为发芽抽穗提供保障;用准“提升”的乘法,好比施肥剪枝,能让新苞如期盛放;而算好“畅通”的除法,则像是适时适度松土、浇水、控温,换来花开不败。八字方针协同发力,就能为新动能的生长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让一切创新的活力充分涌流,让一切创造的动力竞相迸发。如此,中国经济才能花开四季,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有这样一个细节对比意味深长:在2000年,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中没有一家中国公司;现在,中国的科技企业阿里和腾讯已经跻身其中。在未来,随着改革深入推进,将会有更多优秀企业生长起来,用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汇聚成新动能,为中国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人民论坛:中国经济的大势所趋

    金融业上市公司年报季报如同一面镜子,既反映行业发展实绩,也映照着金融服务的变化、宏观经济的走势。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奋发有为,我们就能推动中国经济的巨轮扬帆远航,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详细]
  • 张占斌:坚决打好防范化解经济重大风险攻坚战

    这为我们打好防范化解经济重大风险攻坚战,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但我们不可掉以轻心,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防范化解经济重大风险。[详细]
  •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在解决经济全球化结构性不平衡上下功夫,努力缩小发展差距。在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上下功夫,共同建设绿色丝绸之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