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青蛙》其实是旅行宣传范本?
几乎在一夜之间,身边的妹子们都给一只旅行的青蛙“当了妈”。其实,一大批“佛系”男青年也颇喜欢《旅行青蛙》这款游戏。望眼欲穿盼蛙归者有之、刷屏晒蛙发来的明信片者有之、相互攀比幸运草数量者有之……当这只出生于日本、刚刚一个多月的青蛙,迅速在中华大地上成为最红网络游戏的时候,也有人不无忧虑地表示:别又是一次日本非暴力、不着痕迹的文化侵略吧?
笔者第一次听到“文化侵略”这个说法的时候,不免心中一震——正值青春的妹子们放着大好年华不去真实生活、努力工作,整天抱着手机傻戳傻笑,随着“青蛙”的远游而放空自己,魂不守舍的样子真是状甚癫狂,长久下去如何了得?
为了探究《旅行青蛙》的“引力密码”,笔者也下载了游戏试玩,很快就忍不住发出“啊,它确实有毒”的感慨。只不过,吸引笔者的不是“提前当母亲”的“痛并快乐着”,而是被游戏里巧妙嵌入日本风光和特产的手段所折服——“非暴力、不着痕迹”地推广日本元素,《旅行青蛙》确实做到位了。
笔者曾去日本旅行,通过玩游戏,又见到了那些到过的地方、买过的特产。白色名古屋城、有马的路边温泉池等景点,都呈现在青蛙发回的明信片中。而游戏中出现的道具红漆碗、玻璃器皿、和扇、果子、五平饼等,要么是日本特色手工艺品,要么是闻名遐迩的美味食品。它们分属日本不同地区,却被《旅行青蛙》一揽子收入,真正做成了全日本旅游指南和购物指南。
笔者在重温旅行记忆的同时,不由地想到另一个问题:我们中国有着比日本秀丽太多的旅游资源,特色的地方风物更是琳琅满目,为什么却欠缺这样“接地气”的宣传佳品呢?
近年来,世界各国人民对我国的了解大大增加,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乐于到中国旅行,我国旅游行业的上升、向好趋势已然确立。然而不得不承认,我国旅游行业的外宣工作还不是很到位,仍倚重传统宣传方式,比如发文字稿和照片,与旅行社合作以返利返点等方式促销等。一些地方花巨资制作视频宣传片,到北上广等人口稠密、收入较高的大城市推介,就觉得已是成功营销。把图文稿件在网上推广,就觉得是新媒体传播。《新闻联播》之后,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地方景区广告,更是开销巨大……但是,过分专注于自己当地的景区景点,各自为营,缺乏大整合、大联动,少有成功的传播案例,也无法有效刺激游客的游览欲望。这仍是我国旅游业推广的短板所在。
透过《旅行青蛙》这款日本小游戏,笔者似乎看到了值得学习和借鉴的范本。它在我国受到热捧,玩家在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到日本风物,可谓“润物细无声”。“师夷长技以制夷”,笔者认为,这不但不会形成“文化侵略”,反而可以促使我国的旅游业者在宣传推广方面多多学习,提升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找到更接地气的形式,中国美景、中华符号才能越来越为世人所见所知所爱。
@西淮:如果出个类似的中国风放置游戏,比如在桌子上放一壶酒可以吸引来李白、嵇康、刘伶,一碗荔枝可以吸引来杨贵妃、杜牧,就不用担心文化入侵啦。潜移默化学习,在此跪求游戏巨头考虑开发。
@Seven.L:我们大中国可以开发一款佛系熊猫,那才可爱。
@鱼臾:文化自信要有,文化自省也要有!分析和学习是为了进步!
@Valeria:文化全球化是一种很正常的事情,我觉得与其担心文化侵略,不如好好吸收经验把自己的文化发扬光大。不过看到微博上不少人说咱们的《荒野行动》在日本也挺火的呢,这算不算友好的文化交流。其实超级好奇,咱们养的蛙是正版的还是盗版的。
@叶安安:影响确实存在,但不必妖魔化这种影响。第一,中国人口也比日本多得多。1000万下载量,中国950万,日本20万。考虑到人口总基数,没有那么吓人。第二,游戏的活跃量比下载量参考价值更大。我也下载了,但玩了不到5分钟就删了,一玩就删的人不在少数。
- 美移民执法趋严?持绿卡退伍军人面临遣返出境
- 澳洲恋人爱情长跑13年终成眷属 结果婚宴噩梦让他们出离愤怒
- 全球并购交易出现自2000年以来最强劲开局
- 美国4岁脑瘫女孩INS走红 励志日常生活感动网友
- 过分!美国酒吧老板马丁·路德·金日送西瓜羞辱混血员工
- 美国女子体重600多斤无法站立 减重一半后重新学会走路
- 肯尼亚反对派领袖推特不再自称总统 被斥喜剧表演
- 众明星狂刷短发造型 克拉拉独特发型备受喜爱
- 迅雷在美国遭遇投资者集体诉讼 被指掩盖链克变相ICO事实
- 俄罗斯要送游客太空漫步 还打算在天上建5星酒店
- 韩国人提前庆祝立春:贴汉字对联 白纸黑字亮了
- 美国芝加哥拟建立华埠高中 支持反对者各占半
- 面临遣返 美国维州持枪中国留学生保释遭拒
- 美南加大华裔教授被学生捅死 凶嫌因心理疯狂脱罪
- 西班牙再遇强降雪天气 华人司机需做好出门准备